世道自破碎,全理未尝违。
溪山亦何有,永觉平日非。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题李公麟山庄图 - 这句描述了诗人为某位名叫李公麟的人所画的《山庄图》作诗。题词通常包含作者对画作的赞美或者寄托的情感。
  2. 世道自破碎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看法。在这里,“破碎”意味着社会的混乱和不安定,暗示了一个动荡的时代。
  3. 全理未尝违 - 尽管世事如此,但诗人认为在某种道理或原则面前,他并没有违背。这里的“全理”指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标准或生活准则,诗人通过这个表达,强调了自己的道德信念。
  4. 溪山亦何有 - 这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然而,在这种欣赏之中,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的心境,认为在自然的美景面前,自己平日的平凡与非比寻常之处并不显著。
  5. 永觉平日非 - 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日常平凡之事的深刻感悟。他意识到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其实蕴含着非凡的意义和价值,这种认识超越了表面的观察,达到了一种更为深刻的理解。

我们进行译文对照:

题李公麟山庄图    
世道自破碎,全理未尝违。    
溪山亦何有,永觉平日非。    

下面是关键词的注解及赏析:

  • 题李公麟山庄图:这是一首题画诗,通过描绘李公麟的山庄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 世道自破碎: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秩序混乱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坚持正义、追求和谐的决心。
  • 全理未尝违:强调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仍然坚守道德和原则的立场,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 溪山亦何有:虽然自然界的美景令人陶醉,但在诗人看来,这些美好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和珍惜。
  • 永觉平日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平常日子的深刻认识和体悟。他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美好和意义,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珍惜。

这首题画诗通过描绘李公麟的山庄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坚守,还体现了他对日常生活的敏锐洞察和感悟。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真理的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