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食江干秋复春,归耕未遂不胜贫。
凭师细考何年月,可买山田养病身。

赠三局能师二绝

译文

得失从来似偶然,因师聊复问行年。此生竟堕阴阳数,方信修行力未全。
旅食江干秋复春,归耕未遂不胜贫。凭师细考何年月,可买山田养病身。

注释

得失从来似偶然:这里的“偶然”表示事情的成败和结果似乎没有固定的规律或必然性。作者认为人生的得失往往不是由个人的努力所决定的,而是像天气变化一样难以预料。

因师聊复问行年:询问老师自己的运势或命理,以了解自身的未来。这里的“行年”可能指的是人的一生或命运的走向。

此生竟堕阴阳数:感觉自己的命运受到了阴阳五行的影响,陷入了某种宿命之中。这里“阴阳数”可能指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中的天、地、水、火、土五种元素,认为人的命运受到这些元素的影响。

方信修行力未全:意识到修行的力量还没有达到完美,即认为自己的修行还未完成。这里“修行”可能指修炼、修行或精神修养,意味着作者觉得自己在精神上的成长尚未完全实现。

旅食江干秋复春:在长江边居住和生活,春天和秋天交替。这里的“江干”可能指的是长江边的地理位置或水域,而“旅食”则表示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

归耕未遂不胜贫:想要归隐农耕生活,但未能实现。这里的“耕”可能指的是务农或者从事农业生产,而“归耕未遂”表示虽然有愿望,但最终未能成功。

凭师细考何年月:希望依靠老师的帮助,仔细考察自己的命运或运势何时会好转或变好。这里的“凭师细考”表明了作者对于命运和运势的关注和求索。

可买山田养病身:希望能够买到山间的田地,用它来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这里的“山田”可能指的是山区的农田,而“养病身”则意味着通过务农来保养身体,减少疾病。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天命的看法,以及对修行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在逆境中寻求解脱和希望的决心。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诗人探讨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个人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人生感悟,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修身养性和顺应天命的思想精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