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冠盖如云屯,日中奔走争市门。
敝裘瘦马不知路,独向城西寻隐君。
隐君白发养浩气,高论惊世门无宾。
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
春天雪花大如手,九衢断绝愁四邻。
平明熟睡呼不觉,清诗渌酒时相亲。
我兄东来自东武,走马出见黄河滨。
及门却遣不得入,回顾欲去行无人。
东园桃李正欲发,开门借与停车轮。
青天露坐列觞豆,落花飞絮飘衣巾。
留连四月听鶗鴂,扁舟一去浮奔浑。
人生聚散未可料,世路险恶终劳神。
交游畏避恐坐累,言词欲吐聊复吞。
安得如公百无忌,百间广厦安贫身。
【注释】范公,指范景仁。范景仁是北宋名臣、诗人,曾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令。京城,指汴京。
【译文】京城的冠盖如云,日中争着奔走于市门之间。敝裘瘦马不知路向何处,独向城西寻访隐君。隐君白发养浩气,高论惊世门无宾。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春天雪花大如手,九衢断绝愁四邻。平明熟睡呼不觉,清诗渌酒时相亲。我兄从东来自东武,走马出见黄河滨。及门却遣不得入,回顾欲去行无人。东园桃李正欲发,开门借与停车轮。青天露坐列觞豆,落花飞絮飘衣巾。留连四月听鶗鴂,扁舟一去浮奔浑。人生聚散未可料,世路险恶终劳神。交游畏避恐坐累,言词欲吐聊复吞。安得如公百无忌,百间广厦安贫身。
赏析:
此诗当作于熙宁八年(1075)春。当时范镇以朝官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而其弟范景仁则以枢密直学士为集贤殿修撰,兄弟二人同在朝廷任职。作者与范景仁交往甚密。这首诗写于范景仁赴任前,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以及对其未来仕途顺利的美好祝愿。
全诗共八句。首联“京城冠盖如云屯,日中奔走争市门”二句,点出京师繁华喧闹的场面。京城里冠盖相望,车马往来,热闹非凡;人们奔波忙碌,各忙各的去事,无暇顾及他人。这一句是说京城里的人都是来去匆忙,没有闲人的,可见京城之拥挤繁忙。次联“敝裘瘦马不知路,独向城西寻隐君”,写诗人独自寻访隐士的情景。诗人一身破旧的皮裘,瘦弱的马匹,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才好,于是决定到城西去找隐士。这里写出了诗人对隐士的仰慕之情。颔联“白发养浩气,高论惊世门无宾”二句,写隐士的生活。隐士虽然已年过半百,但依然保持着一种豪迈的气概,他的高深的理论也足以让世人震惊。他不需要宾客,因为他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颈联“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写主人对客人的款待。主人很高兴地为我安排了一个东阁,窗户明亮,房间整洁,铺着华美的地毯,一切都准备好了。尾联“留连四月听鶗鴂,扁舟一去浮奔浑”,写诗人和隐士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诗人和隐士一起度过了四个月的时光,在这美好的时期里,他们都沉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然而,隐士即将离去,这短暂的相聚如同流水一般迅速而短暂。尾联“人生聚散未可料,世路险恶终劳神”二句,写人生的聚散无常,世间的道路充满了风险和危险。这两句是说人生的聚散是无法预料的,而世间的道路充满了风险和危险,最终都会让人感到疲惫不堪。最后两句“交游畏避恐坐累,言词欲吐聊复吞”二句,写朋友间的担忧和无奈。他们担心自己会因为言论不当而遭受牵连,所以只能选择沉默不语。这两句是说他们担心自己的言论会引来麻烦,因此只能选择沉默不语。尾联“安得如公百无忌,百间广厦安贫身”二句,写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祝福。他希望朋友能够像范景仁一样无所顾忌,拥有一座宽大的房屋来安身立命。这两句是说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像范景仁那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生活。整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和好友之间的相聚与离别,展现了他们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