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久魃不死,连阴未成雪。
微阳九地来,颠风三日发。
父老窃相语,号令风为节。
讲武罢冬夫,畿甸休保甲。
累囚出死地,冗官去烦杂。
手诏可人心,吾君信明哲。
风频雪犹吝,来岁恐无麦。
天公听一言,惟幸早诛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他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冬至时节的天气和民间的生活情况,表达了他对旱灾的担忧以及对天公的祈盼。

首句“旱久魃不死,连阴未成雪”,描绘了干旱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但天气仍未转晴的景象。这里的“旱久魃不死”形象地描绘了干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天公的期待。

第二句“微阳九地来,颠风三日发”,描述了阳光开始照射大地,但是天气仍然不稳定,大风连续三天刮起。这里通过“微阳”、“颠风”等词汇,传达了天气变化的复杂性和人们的不安情绪。

第三句“父老窃相语,号令风为节”,描绘了民间百姓相互交谈,讨论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恶劣天气。这里的“风为节”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无奈和对天公的祈盼。

第四句“讲武罢冬夫,畿甸休保甲”,描述了军队停止训练,民众休息的情景。这里的“讲武”和“冬夫”、“保甲”都是古代的兵役制度,通过这个场景,表达了人民在恶劣天气面前的无奈和疲惫。

第五句“累囚出死地,冗官去烦杂”,描绘了囚犯被释放,官员减少繁杂事务的情况。这里的“累囚出死地”和“冗官去烦杂”都反映了社会的一种变革,即减轻人民负担和简化官僚体系。

第六句“手诏可人心,吾君信明哲”,描述了皇帝的诏书能够安抚民心,君主具有明智的治理能力。这里的“手诏”、“人心”和“明哲”都体现了作者对政治清明的期望。

第七句“风频雪犹吝,来岁恐无麦”,描述了风频吹雪却迟迟不下,预示着来年可能没有收成。这里的“风频”、“雪犹吝”和“来岁恐无麦”都反映了农民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对天公的祈盼。

最后一句“天公听一言,惟幸早诛魃”,表达了作者对天公的祈盼,希望它能听从他的一句话,早日除掉旱灾的原因——魃。这里的“天公”、“诛魃”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对解决问题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旱灾的担忧、对天公的祈盼以及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同时,诗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旱久魃不死”、“微阳”、“颠风”等,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