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以吾好,而俾民忧。
颍尾甚清,湖曲孔幽。
风有翠幄,雨有赤油。
匪舟匪车,亦可相攸。
民曰公来,庶几无愁乎。
第一句“岂以吾好,而俾民忧”,意思是说,我喜爱这个美景,却让百姓担忧。这里的“吾”指的是作者自己,他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一种矛盾情感:一方面,他自己非常喜欢这个地方的美景;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这个地方对百姓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因为美景往往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导致当地的交通和生活秩序变得混乱。
第二句“颍尾甚清,湖曲孔幽”,描述的是在颍州的末尾,湖水清澈见底,弯曲的湖岸显得格外幽静。这里的“颍尾”指的是颍州的最后一段地方,“湖曲”则是指湖泊弯曲的地方。这两个词都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与前一句的情感形成了对比。
第三句“风有翠幄,雨有赤油”,描述了在风中可以看到绿色的帷帐,在雨中可以看到红色的油彩。这句诗描绘了颍州的自然风貌,展现了这里的山水之美。这里的“翠幄”和“赤油”都是形容色彩的词语,分别代表了绿色和红色,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颍州的美丽景色。
第四句“匪舟匪车,亦可相攸”,意味着即使没有船也没有车,也可以在这里相安无事。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颍州的喜爱之情,他认为这个地方不需要过多的交通工具,就能保持其宁静和美丽。这里也体现了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他希望他们能够在这里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第五句“民曰公来,庶几无愁乎”,描述了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反应。他们认为作者的到来会让他们的烦恼减少,因此感到非常高兴。这里的“君”指的是作者自己,“民曰公来”则是百姓们对作者到来的欢迎之词。
整首诗通过对颍州的美景和作者对百姓的关心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画面。作者通过自己的情感和行动,让百姓感受到了他的爱意和关怀,也让颍州成为了一个人们向往的美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