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幽居处,成吾一首诗。
桑枝碍行路,瓜蔓网疏篱。
牧去牛将犊,人来犬护儿。
生涯虽朴略,气象自熙熙。

【注释】

江村:即江畔的村落。《南史·隐逸传》载:“陶公(渊明)尝闲止庐山脚下,或寻采菊东篱下。遇一老翁人,自称是庐山神仙,年数百岁,能为诗。渊明作《酒德颂》以赠。后陶潜隐居田园,自号‘五柳先生’,后人遂呼其居所为“五柳”。此诗即写于归隐之后。

野老:山野中的老人。幽居处:僻静的住所。

成吾:写成我。成吾:成为我的诗歌。

桑枝碍行路:桑树枝叶茂盛,挡住了道路。碍:阻碍。

瓜蔓网疏篱:瓜藤蔓生,网住篱笆。

牧去牛将犊:放牧去了,牛带着小牛犊。牧:放牧。犊:小牛。

人来犬护儿:有人来了,狗守护着孩子。护:守护。

生涯虽朴略:生活虽然简朴粗陋。生涯:生活,生计。朴略:质朴简陋。

气象自熙熙:气象自然和谐美好。熙熙:和乐的样子。

【译文】

山野之中有位隐士,他隐居的地方是我写的这首诗。

桑树枝条茂盛遮挡了行人的路,瓜蔓缠绕着稀疏的篱笆。

牧童离去,牵着小牛犊,有人来访,狗守护着他的孩子。

生活虽然简单朴实,但景象十分美好和谐。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晚年归隐的生活情景。开头两句点明诗人归隐的地点,“野老”二字表明这是一位不慕名利、安闲自适的老人。“幽居处”,写出了他归隐后的心境,也暗示出他的归隐不是被迫而是自觉自愿。第三句“成吾一首诗”,既表明了他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又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得意心情。第四句写他周围环境之清幽。“桑枝”“瓜蔓”“篱笆”等物都表现出一种朴素自然之美。“行路”、“疏篱”等字,则勾勒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乡村景色。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生涯虽朴略”,说明他过着朴素的乡村生活,“气象自熙熙”,说明他生活在和谐美好的环境中,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满足。全诗语言平实,意境优美,给人以愉悦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