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瑶唐晚辈,得法尚雄深。
满寺空遗迹,何人识苦心。
长廊欹雨脚,破壁撼钟音。
成坏无穷事,他年复吊今。

【注释】

《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

朱:指杨惠之。惠之,名惠能,号清源,宋元丰五年(1082)进士,官至秘书监。

晚辈:指他的后辈学生。

得法:得到佛法。

雄深:雄壮深远之意。

遗迹:指寺庙的古迹。

苦心:用尽心力。

长廊:指寺院中走廊。

欹(yī):倾斜,这里指雨点落在屋檐上。

撼:摇动。

成坏:指佛塔的建成与毁坏。

他年:将来。

【赏析】

此诗是诗人追和友人杨惠之去岁应试时所作的《广爱寺三学演师》,并观其塑像。

“朱瑶唐晚辈,得法尚雄深。”朱瑶字惠能,是唐代晚期僧人,得佛家之法,造诣很深。

“满寺空遗迹,何人识苦心。”寺内到处可见的是空荡荡的影子,又怎能识别出他用心良苦呢?

“长廊欹(yī)雨脚,破壁撼钟音。”长廊上的雨水斜倾下来,击打着墙壁,发出阵阵响声。

“成坏无穷事,他年复吊今。”这成与坏的事情,无穷无尽。将来有一天,我还要来到此地,来吊唁当年的朋友。

这首诗写于熙宁八年(1076),当时作者任徐州太守。诗人在赴徐州途中,路过洛阳,与朋友杨惠之相会。杨惠之于熙宁四年(1071)应试,次年中进士;熙宁六年(1073)任洛阳白马寺三学演师,教习弟子。熙宁八年,诗人从徐州回京,经过洛阳,重游白马寺,见到杨惠之及其塑像。因此作此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