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歌白云岭,坐咏修竹林。
风轻花自落,日薄山半阴。
涧草谁复识,闻香杳难寻。
时见城市人,幽居惜未深。

【注释】

游鹤林、招隐二首:作者两次游览鹤林寺和招隐亭,写下了这两首诗。

行歌白云岭,坐咏修竹林。 指游山时在白云岭高声行歌,坐在竹林中吟咏。

风轻花自落,日薄山半阴。 风吹过,花儿自己落下;太阳偏西,山的一半已经变得阴暗。

涧草谁复识,闻香杳难寻。 涧边的野草又有谁能认识;远远地闻到兰花的香气却很难找到它。

【赏析】

这是两首七绝诗。第一首写的是诗人在白云岭上高歌而行,坐在修竹丛中静心而坐的情景。第二首写他游历鹤林寺和招隐亭后的感受,抒发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行歌白云岭”一句写出了诗人在白云岭上畅快淋漓地高歌的情景。白云岭是鹤林寺附近一座有名的山峰。“坐咏修竹林”一句则写出了他在修竹林中静心而坐的情景。“坐咏”表明他并不是随意而坐,而是要有所咏诵。“坐咏”与“行歌”都是表现他游览时的情态。“坐咏”表明他并非闲坐,而是有感而咏。“修竹”表明他所处的环境。“行歌”表明他游山时的心情。“坐咏”表明他对山林的喜爱。“坐咏”表明他在山林中所得到的教益。

“风轻花自落”一句写出了风吹过后,花儿自然落下的情景。这句诗既写出了风的轻柔,又写出了花的自落。“日薄山半阴”一句写出了太阳偏西时,山的一半都已经变得阴暗的情景。这句诗既写出了太阳西斜,又写出了山的幽深。两句诗一气呵成,既写景又抒情,写出了诗人游山时所见之景和所感之情。

“涧草谁复识”两句,诗人用设问的方式,写出了涧边野草无人能够辨认的情景,同时也暗示出只有兰花才能被人们所认识。“闻香杳难寻”一句,写出了兰花的香气遥远而难以寻找。“时见城市人”两句写出了诗人游山时所见到的城市中的人来人往的景象。“幽居惜未深”一句则是诗人对这种情形所作出的评价。这两句既写了他游山时所看到的景象,也写出了他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感慨。

【译文】

在白云岭上我放声歌唱,坐在修竹丛中立下心来吟咏。

微风轻轻吹来,花儿自然落下,日头偏西,山林一半阴暗。

涧边的野草又有谁能认识?隐隐约约传来兰花的香味却难以寻觅。

常常看见城中的人来往匆匆,但对我这样的幽居生活却十分珍重,不愿多停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