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斋未解,不肯对纤秾。
只遣三千履,来游十二峰。
林空答清唱,潭净写衰容。
归去瑶台路,还应月下逢。
【注释】
- 太常:即太常寺,主管国家祭礼、典礼的机构。斋:祭祀前的准备活动。解:结束。纤秾:纤细繁复的丝线织成的衣物。
- 三千履:指三千双鞋子。这里借指来游的人很多。十二峰:虎丘有九峰,其中以东西两峰最为著名。
- 林空:树林里空空荡荡的。清唱:悠扬清脆的山歌声。衰容:容颜凋败的样子。
- 瑶台:神话中的仙山。月下逢:《古诗十九首》“皎皎窗中日光凝”句,王逸注:“月明则光华于上,故见皎洁之状。”
【赏析】
刘孝叔在虎丘游览时,恰逢王规父在这里祈祷祈雨,但祈雨没有成功。于是就有了这首《同义寺二首》。
其一
这首诗是刘孝叔和王规父在游览虎丘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是说,太常寺在斋戒的时候,他们没有参加,所以不能见到那些纤细繁复的丝线织成的衣饰。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深意。太常寺是皇家祭祀的重要场所,而斋戒则是为祭祀做准备的重要环节。因此,诗人才会说他们没有参加斋戒。接下来两句是说,他们只是派出了三千双鞋子来游历这些山峰,却并没有看到那些穿着纤细繁复丝线织成的衣饰的人们。这里的“只遣三千履”,实际上是对他们没有参加斋戒的委婉批评。
第二首
这是一首描绘虎丘景色的诗歌。诗的开头两句是对虎丘山峦的描写。虎丘有九座山峰,其中东面和西面的两座最为壮观。这里用“只遣三千履,来游十二峰”来形容游客络绎不绝的景象。这里的“三千履”是指那些穿着纤细繁复丝线织成的衣饰的人们。而“来游十二峰”则是指他们游览了虎丘的东面和西面两座山峰。
第三句“林空答清唱”是说,当游客们在树林中闲逛时,会听到悠扬清脆的山歌声。这里的“答”是回应的意思。而“清唱”则是形容那山歌声声入耳,让人心旷神怡。
第四句“潭净写衰容”是说,当游客们在清澈如镜的潭水中洗手时,他们会看到自己的容貌已经衰老不堪了。这里的“潭净”是指潭水清澈透明,能够映照出人的容貌。而“写衰容”则是形容人在清洁自己后,发现自己的容貌已经衰老不堪了。
最后一句“归去瑶台路,还应月下逢”是说,当他们离开虎丘的时候,可能会在月光下再次遇见那些穿着纤细繁复丝线织成的衣饰的人们。这里的“瑶台”是一种仙境,传说中只有神仙才能居住的地方。而“月下逢”则是形容他们在月光下再次遇见那些穿着纤细繁复丝线织成的衣饰的人们。这里的“应”是应该的意思。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对虎丘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十分优美,如“三千履”“十二峰”“清唱”“衰容”“瑶台”等,都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