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
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
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
只今那复见,仿佛似三生。

【诗句释义】

去岁:去年。子野:苏轼的字。逍遥堂,在惠州城西。罗浮道院:苏轼曾为罗浮道士。罗浮山,又名博罗山,在今广东省增城县东北。

“日欲没”两句:日落西山时,作者来到罗浮山道院,这时已经是深夜了。叩罗浮道院,是到访道观。

“遂宿”两句:于是住在道院西厢房中。

今岁:今年。索居儋耳,儋县(今广东琼海)是苏轼贬官地。

子野:苏轼的字。索居儋耳后,苏轼又来拜访作者。

【译文】

去年,我与子野一起游逍遥堂,太阳快要落下时,我们顺便去了西山的罗浮道院,到那里时,已经半夜了。于是住进了道院西边的厢房。今年我被贬到儋耳,子野又来了,见了面就作诗赠送给他。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于去岁与友人相从游览逍遥堂,今岁则因政治原因再次被贬,两人相见甚欢,并作了一首赠别诗。此诗以记叙和赠别的事为主,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平易,风格自然流畅。

第一句“往岁追欢地”,点明时间,去年与友同游逍遥堂,故称“追欢地”。逍遥堂在州治西南,苏轼有《次韵逍遥堂》诗:“逍遥堂下昔曾游,白首相逢乐事休。”逍遥堂之名,正缘于此。

第二句“寒窗梦不成”,写去年此时,作者正在书斋里苦读,夜深人静时还做着一个美梦,梦见自己与朋友一道畅游逍遥堂。“寒窗”,暗用孟浩然《春晓》诗意:“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言其冬夜读书,环境清幽,但心绪不佳,所以不能成寐,只好翻个身,继续攻读。

第三句“笑谈惊半夜”,写夜深时分,作者仍在和朋友谈笑。苏轼一生好客,他性格开朗,善于言谈,因此,即使到了晚年,他也常常与朋友谈笑风生。这里说他“笑谈”,是因为他的朋友也喜欢开玩笑,说些俏皮话,这当然能引起苏轼的兴致。而“惊”,则是说他们谈得高兴极了,竟把夜深都给忘了。

第四句“风雨暗长檠”,“檠”是古代用来照明的竹制器具。这句的意思是说,由于谈得高兴,连风雨的声音都听不见了。“暗”字既形容了风雨的强烈,也表现了苏轼心情的激动。

第五句“鸡唱山椒晓”,写清晨,作者听到山上公鸡报晓的声音了。苏轼爱早睡早起,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一诗中写道:“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东方未明,颠倒衣裳上山椒。”可见他是喜欢早晨的景象的。

第六句“钟鸣霜外声”,是说随着日出,外面传来了寺院的晨钟暮鼓的声音。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一诗中写道:“朝发黄牛冈,暮及黑山头。手携六弦琴,目视千家楼。松柏不盈径,云归自悠悠。”可以想见,当晨钟暮鼓响起时,那声音一定是十分悦耳动听的。

最后一句“只今那复见”,意思是说:现在你再也见不到我了。“那”字是语气词,“复”字是再、又的意思,“见”字指相见。这一句是说,虽然现在你还能见到我,但我再也不能在逍遥堂和你一起欣赏美景,共话知音了。

第七句“仿佛似三生”,意思是说,你我相见虽已多年,但仍然像过去那样亲热,仿佛是前世结下的缘分。苏轼《题西林壁》诗中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两句就是由此而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