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入磻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
山头孤月耿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
至人旧隐白云合,神物已化遗踪蜿。
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的诗。

译文:
二十六日五更时分起床出发,到达磻溪时,天色还未亮。
夜行如入峡谷般进入磻溪,山中火炬照亮了惊起的猿猴。
山顶孤独的明月依然照耀,石上的寒波在清晨更加喧哗。
至人曾经隐居的地方如今已合为一体,神物已经化成遗迹蜿蜒。
如何能够让梦想随着霹雳飞翔,马背上倾倒天瓢翻腾?

注释:

  1. 二十六日:指的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腊月廿六”,此时正值冬季。
  2. 五更:指深夜的五个时辰,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
  3. 磻溪:地名,位于今中国陕西省宝鸡市境内,是渭河的支流之一。
  4. 峡:峡谷,形容地形狭窄曲折。
  5. 照山炬火:点燃的火炬照亮了山上的景色。
  6. 猿:指生活在山林中的猴子。
  7. 石上:指石头上的水面。
  8. 至人:指得道的人,这里指隐居者。
  9. 白云合:指山峰与云彩合为一体的景象。
  10. 神物:指神话传说中的神奇生物或事物。
  11. 遗踪:指遗留下的痕迹或踪迹。
  12. 霹雳:指雷电,这里比喻强烈的声响。
  13. 倾倒天瓢翻:形容马奔腾时的样子,像被天瓢倒置一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腊月二十六日五更时分起床出发的情景,以及他在磻溪地区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对夜晚峡谷、山中火炬、孤月、寒波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至人旧隐、神物已化等意象,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与超脱尘世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也反映了他追求心灵自由和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