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朱轓辗后尘,争看绣幰锦缠轮。
洛滨侍从三人贵,京兆平反一笑春。
但逐东山携妓女,那知后阁走穷宾。
滞留不见荣华事,空作赓诗第七人。

第一首

不知不觉中车子已碾过尘世,争先恐后地围观绣花的帷幔和装饰华丽的车轮。

洛滨侍从三人都是贵人,京兆平反一笑春回大地。

但追逐东山带妓女的游子,哪想到后阁走穷客。

滞留不见到荣华富贵的事,空作赓诗第七人。

注释:朱轓辗(niǎn)后尘: 形容车骑奔驰尘土飞扬。绣幰(xiǎn)锦缠轮: 指车驾华丽,车上有锦绣缠绕的车盖。洛滨: 在洛阳之滨。东山: 东晋谢安隐居之地。后阁: 指谢安宅中的女伎,即“东山妓”。走穷宾: 喻指谢安门下宾客众多。赓诗: 即和诗,这里指赋诗唱和。

赏析:

《和苏州太守王规父侍太夫人观灯之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内容上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二句写景、议论;后两句则以议论为主,抒发感慨。

这首诗是诗人应和王规父为其父王规侍奉其母观灯而写的诗。王规父,名不详,曾任苏州太守。此诗当于元丰七年(1084年)作于杭州,时作者正在京口任通判,因王规父来访而未能赴会。

首联起笔不凡,用典贴切。首句“不觉”,点明时间;次句“争看”写出场面气氛。这两句看似寻常,却暗含着一个典故,这就是“朱轓”这个词汇。“朱轓”一词出自《汉书·五行志》,意思是红色的马车厢。而“后尘”二字则是借用了《庄子·秋水》中的典故:“庄子与惠子曰:‘今且夫无方之歌曰:“蚕饥而死,蛾姑饥而成。”’惠子曰:‘敢问其方何耶?’庄子曰:‘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此颐之中也。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治乱不及聪明。”这里的“后尘”指的是车驰而过扬起的尘埃。

次联承接上文而来,进一步描写京城的盛况。“洛滨”是指洛阳之滨,也就是洛阳附近的地区。“侍从三人”指的是王规父及其家族的随从人员,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这三人都是当时地位尊贵的人物。“京兆平反一笑春”,这句诗中的“京兆平反”,是指京兆尹的职务被恢复,也就是恢复了原来的官职。“一笑春”则是说这件事情让整个京城都为之振奋,人们的心情也因此变得愉快起来。

第三联承前启后,转入自己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逐东山携妓女”一句,是说那些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只会追逐那些风月场所的女子,而不是真正地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那知后阁走穷宾”,则是说那些追求精神境界的人,他们虽然生活清贫,但是却能够享受到内心的安宁。

尾联是全诗的总结。“滞留不见荣华事,空作赓诗第七人”,是说由于自己滞留在京城而无法见到真正的荣华富贵,因此只能在诗歌创作中自娱自乐,成为了一个七十七位中排名最末的诗人。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京城盛况的描绘和对个人遭遇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