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自恨探春迟,不见檀心未吐时。
丹鼎夺胎那是宝,玉人頩颊更多姿。
抱丛暗蕊初含子,落盏秾香已透肌。
乞与徐熙画新样,竹间璀璨出斜枝。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刘因的《红梅三首(其三)》。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幽人自恨探春迟: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隐士,他们通常不追求功利,只求精神上的满足。而“探春”则是指春天的到来,暗示着生机和活力。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不见檀心未吐时:这里的“檀心”指的是梅花的蓓蕾,尚未开放的状态。而“未吐时”则是指梅花的花蕾尚未完全打开的状态。诗人在这里用“不见檀心未吐时”来形容梅花的美丽与神秘。
丹鼎夺胎那是宝:这里的“丹鼎”指的是炼丹炉,是一种古代用来炼制药物的工具。而“夺胎”则是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意指吸取天地精华。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梅花独特魅力的赞美,认为梅花的美如同丹鼎炼制的宝物一般珍贵。
玉人頩颊更多姿:这里的“玉人”指的是美丽的女子,而“頩颊”则是指女子的面颊。诗人用“玉人頩颊”来形容梅花的形态美,而“更多姿”则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姿态之美。
抱丛暗蕊初含子:这里的“抱丛”指的是梅花丛中的环境,而“暗蕊”则是指梅花的花蕾。诗人通过这句话描绘了梅花在冬日里绽放的景象,花蕾初露、含苞待放,充满了生机。
落盏秾香已透肌:这里的“落盏”指的是酒杯倒置,酒液洒落的场景,而“秾香”则是指酒香浓郁。诗人用“落盏秾香已透肌”来形容梅花散发出的酒香,让人陶醉其中。
乞与徐熙画新样:这里的“徐熙”指的是北宋画家徐熙,他的画作以逼真著称。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徐熙画作的喜爱和向往,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幅徐熙的新作品。
竹间璀璨出斜枝:这里的“竹间”指的是竹林之间,而“璀璨”则是指明亮闪烁。诗人用“竹间璀璨”来描绘竹子之间的光彩,而“出斜枝”则形容了竹子随风摇曳的姿态,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红梅的不同阶段的描绘,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坚韧。从初见梅花未开时的期待,到见到盛开时的喜悦,再到欣赏完梅之后的思考,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也让人深思人与自然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