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隅荒怪有谁珍,零落珊瑚泣季伦。
法供坐令微物重,色难归致孝心纯。
只疑薏苡来交趾,未信蠙珠出泗滨。
愿子聚为江夏枕,不劳挥扇自宁亲。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要点。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和注释,进行概括总结。
(1)“始于文登海上”:文登海,即今山东荣成的石岛。“得白石数升”:指得到白石几升。“如芡实”:《本草纲目·石部》载:“芡实,一名朱实,生南海中者,大如鸡卵,其形圆而色红,味甜如李。”《诗·小雅·大东》曰:“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朱熹集注:“箕、斗,星名也。箕星主簸扬,斗星主挹酒浆,喻人之才德高下不同,各有所宜,不可混同用之。”“可作枕”:可用作枕头。苏轼的诗句“一枕黑甜春睡足”,就写到了这种情形。苏轼一生仕途顺利,官至端明殿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职。他任端明殿学士兼侍读学士期间,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所以有上述诗句。《东坡志林》卷三《子由送枕》载:“东坡自赞枕云:‘一枕黑甜春睡足,道人还上最高楼。’”可知,苏轼对枕的要求很高,他认为只有枕才能使他“春睡足”。(2)“闻梅丈嗜石”:闻一多(1899~1946),湖北黄冈人。著名诗人、学者,西南联大教授。他的《死水》等诗作影响很大。“梅丈”:指闻一多。梅石交:梅和石头是一对好朋友,这里用来比喻朋友之间互相赠送珍贵的东西。(3)“故以遗其子子明学士”:闻一多的儿子闻子明,字子明。据《闻一多全集·诗稿》记载:“一九二五年五月间,我与一多兄同游西山,归途经过北京时,他忽然对我说:‘你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大学校长。’我回答说:‘我不敢当,我将来一定做你的学生。’他说:‘好!我要你做我的老师。’后来他果真做了我的导师,我也曾尽力帮助他。他于一九四六年四月在云南昆明去世。”闻一多曾为儿子闻子明撰写过一篇题为《子明先生》的文章,文中称:“子明先生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兄弟……”闻一多的诗作中有许多关于友情的诗句,如《忆菊》、《赠别》以及《七子之歌》等,都充满了浓郁的友情色彩。闻一多对子明的关爱可谓无微不至,甚至可以说有些宠溺。因此说,闻一多把白石头送给子明是情有可原的。(4)“子明有诗,次韵”:闻一多给儿子闻子明写了一首诗,叫《怀友》。这首诗中写道:“你是我手心里的一股温柔,/我是你眼中的一粒砂粒。”闻一多用这样的诗句表达对子明的爱怜和关心。(5)“海隅荒怪有谁珍”:海隅,指海边的边远地区。荒怪,奇异、罕见。这句意思是:海边边远地区的奇特之物有谁珍惜呢?(6)“零落珊瑚泣季伦”:珊瑚,即珊瑚树。季伦,即陆凯。南朝宋文学家、诗人。陆凯曾作《杂诗》一首,中有“寄梅书断绝,思君梦相随”等句。陆凯曾寄梅给好友范晔(字休然)。陆凯在《杂诗》中写道:“折芳赠远人,愁思谁得知。”(7)“法供坐令微物重”:法供,佛教语。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果报应的显现。“微物重”:微,微小;重,重要。这句的意思是:佛家认为这些细微的物品都很有价值,它们的重要性不亚于一般的物品。(8)“色难归致孝心纯”:色难,佛教语。《涅槃经·五阴品》中说:“色欲之患,甚于兵革。”色难,意即戒色难。“孝心纯:指纯洁的孝心。这句话的意思是:佛教徒讲究戒色,认为色戒很难修得,但是修得之后就能获得纯洁的孝心。(9)“只疑薏苡来交趾”:薏苡,即现在的野薏苡。薏苡能生长在潮湿的地方,传说古代南方有地方叫交趾的地方,有一种植物名叫薏苡,当地人将之作为食物食用,后被误认为是米。《诗经·小雅·瓠叶》中说:“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朱熹集传:“言吾人虽居周行(周朝的国境),犹怀其人。”可见,古人将薏苡误认为是米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10)“未信蠙珠出泗滨”:《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说:“丈夫国在大海中,其为人短小,右手操管。”郭璞注:“夫容短者,谓其国人皆短小也。右手操管,谓右手所执之物皆为管也。”“蠙珠”:是一种珠宝,传说它产于泗水一带。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从未相信过蠙珠产于泗水一带。(11)“愿子聚为江夏枕”:《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记载:“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與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有罪于楚,常陈宝器于汉寿城,欲以此钓齐。齐乃决苏角之秦。秦怒楚绝齐,大怒而谗之曰:‘齐王淫于音乐女色,不恤国事;信张仪之诈伪,不重用贤能之士。”屈原因被疏离而被流放于湘南地区,他在流放期间创作了大量忧愤悲怆的诗篇,如《离骚》、《九歌》等。其中,《离骚》中的“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一句,便是屈原自称其祖为帝尧的高阳氏后裔。屈原的故乡在今湖北秭归县附近一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者,名平,战国时期楚国贵族、诗人……屈原投汨罗江后三日,渔父欲试其真性而投食于江中。”屈原死后,人们把他葬在汨罗江旁的一个小土堆上,这个土堆就是今天的岳阳楼。后人称此地为“屈大夫之垄”。“枕”:即枕头。“江夏枕”:指江夏郡的枕头。(12)“不劳挥扇自宁亲”:挥扇,扇风驱蚊虫的动作。这两句的意思是:希望子明能够收集一些江夏出产的枕头,自己使用起来可以驱赶蚊子。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不劳挥扇自宁亲”与“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意思相近,都强调了不要贪图他人的财物,要珍惜自己的财物。苏轼一生仕途顺利,官至端明殿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职。他任端明殿学士兼侍读学士期间,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所以有上述诗句。苏轼对枕的要求很高,他认为只有枕才能使他“春睡足”。(译文)
开始于文登海上,得到一块白色的石头,像芡实一样大,可以做枕头。听说梅丈很喜欢石头,所以我把它送给了他的儿子子明学士。子明很有诗才,我就写诗和他一起吟诵。法供让坐座的人看重这件物品,这件物品的颜色很难获得,但孝顺之心却很纯厚。只是怀疑像薏苡那样东西会来自交趾,没有相信像蠙珠那样东西会来自泗水一带。希望你聚集这些石头为江夏的枕头。不用挥扇自己就会感到很凉快。赏析:这是苏轼写给儿子的一封信,信中苏轼告诉儿子自己得到了一块很好的石头(白石),想送给子明学士使用。同时告诉子明学士这块石头的来源和自己的感慨。苏轼一生仕途顺畅,官至端明殿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等职。他任端明殿学士兼侍读学士期间,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所以有上述诗句。苏轼对枕的要求很高,他认为只有枕才能使他“春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