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鉴。
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

【注释】:

次韵子由岐下诗(一作《次韵子由过岐下》),并引其一北亭

次韵,即用原诗的韵脚,和原诗押韵。次韵子由,即苏轼在岐山时所作《次韵子由过岐下》中的诗句。

子由,即苏辙。

歧下,指岐山县(今陕西宝鸡东),是子由贬官之地。

并引其一北亭,“并引”即兼用原诗中的某些词语、句子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里指同时引用子由《次韵子由过岐下》的诗句“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

【译文】:

清澈的水面上照映着朱红栏杆,浮萍乱动映入水中明镜。谁能看见槛上的那个人,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事物泛舟。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全诗通过描写诗人眼中所见之景,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首联“流水照朱栏,浮萍乱明鉴”,写诗人站在高高的亭台上远眺,眼前是潺潺流淌的溪水,溪水映着亭子的朱栏,仿佛是一道道流动的明镜。水流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溪底的石头和浮萍,但那浮萍却像是乱糟糟地挤在一起,使得水面变得模糊不清。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定。

颔联“谁见槛上人,无言观物泛”,则转向写诗人的内心世界。诗人站在亭台上,眺望着远处的风景,心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寂寥和惆怅。他看着眼前的浮萍,仿佛看到了自己内心的纷扰与迷茫,但又无法言说。这里的“观物泛”一词,既形容了诗人观赏风景时的状态,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欣赏,也有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既有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期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