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井底微阳回未回”,意指井底的微弱阳光尚未完全回到地面,象征着冬天的寒冷还未完全消散,同时也暗示着春天即将到来。”萧萧寒雨湿枯荄”,描绘了寒雨纷飞的景象,湿润了干枯的草根,反映了冬末春初时节的气候变化。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通过对比赞美了苏轼的独特个性和高洁志向。”何人更似苏夫子”,直接点出诗人自比为苏东坡,表示自己有苏东坡那样超然物外的胸怀和志向。”不是花时肯独来”,意指在牡丹盛开的季节里,他选择在这个非花期的时候来到吉祥寺,展现了他不随波逐流、特立独行的性格。”
{“译文. :冬至日,井底阳气也应该回生了,它到底是回来了还是没有回来呢? 萧萧风声夹杂着冬天的冷雨,湿润着枯萎的草根。 哪一个人像我苏东坡这样呢,不在牡丹花开的时节肯独自前来。 注释. 1.微阳:谓阳气始生。 2.枯荄 :干枯的草根。 3.苏夫子:指苏东坡自己。 4.花时:百花盛开的时节。 这里指牡丹花开的季节。 赏析.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一首冬至出游小诗。 苏东坡在此之前写过一首《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在诗中,诗人与众人同乐,一起去看牡丹花,喝醉了酒把鲜花戴在头上,引得路人哄笑。 这里的吉祥寺与本诗中的吉祥寺是同一个地方,即今天杭州的‘广福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