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折霜乾不耐秋,白花黄叶使人愁。
月明小艇湖边宿,便是江南鹦鹉洲。

下面是对《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逐句的详细释义:

  1. 雨折霜乾不耐秋,白花黄叶使人愁
  • 雨折霜乾不耐秋:“雨”和“霜”指的是天气,“不耐秋”表明植物不适应秋天的天气,这里的植物可能是指园中的花或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落叶的时节,所以诗人用“不耐秋”来形容植物的状态,表达了一种对秋天到来的敏感和不安。
  • 白花黄叶使人愁:“白花”和“黄叶”都是秋天的典型特征,它们代表着衰败和凋零。而“使人愁”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植物所引发的忧愁情绪。这可能是因为诗人看到这些景象想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或是因为它们触动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1. 月明小艇湖边宿,便是江南鹦鹉洲
  • 月明小艇湖边宿:“月明”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光下的湖泊显得格外宁静。而“小艇”则给人一种悠闲自在的感觉,诗人可能在湖上划着小船,享受着这份宁静。这里的“宿”字暗示了诗人在湖边过夜,可能是为了赏月或者休息。
  • 便是江南鹦鹉洲:“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地区,是古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而“鹦鹉洲”则是历史上有名的地方,据说曾有鹦鹉在此栖息。在这里,诗人用“便是”来强调自己就在这里,与江南的鹦鹉洲相呼应。这可能意味着诗人在湖边感受到了江南的气息,或许是因为这里的景色与江南相似。
  1. 朱栏画柱照湖明,白葛乌纱曳履行。
  • 朱栏画柱照湖明:“朱栏”指的是红色的栏杆,它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与湖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画柱”则增加了栏杆的艺术感,使其更加吸引人。这里的“照湖明”描绘了栏杆在水中的倒影,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
  • 白葛乌纱曳履行:这里的“白葛”指的是白色的葛布,它是古代官员常用的服饰材料。而“乌纱”指的是黑色的帽子,这是古代官员的标配。诗人用这两种材质来描绘自己的形象,暗示了自己身份的重要性。同时,“曳履行”也传达了一种庄重、威严的氛围,与诗人的身份相符。
  1. 桥下龟鱼晚无数,识君拄杖过桥声
  • 桥下龟鱼晚无数:“桥下”指的是桥下的空间,而“龟鱼”(即乌龟和鱼)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的“晚无数”表示这些动物数量很多,且都在夜晚活跃。这种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场景。
  • 识君拄杖过桥声:这里的“识君”可能指的是认出了诗人的人,或者是诗人本人。而“拄杖过桥声”则是通过声音来描述这位人物的行为。这里的“过桥声”不仅描述了声音,还暗示了这位人物正在行走或走过桥。
  1. 贪看翠盖拥红妆,不觉湖边一夜霜
  • 贪看翠盖拥红妆:“翠盖”指的是绿色的荷叶,而“拥红妆”则形容了荷叶上的水珠如同红色的妆容一般。这里的“贪看”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强烈兴趣和渴望。
  • 不觉湖边一夜霜:“不觉”表示没有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这里的湖水已经结满了一层薄霜。而“湖边一夜霜”则强调了这种变化的突然性和美丽。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观察力。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诗歌艺术和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