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书鼛鼓不知春,佳句相呼赖故人。
寒食德公方上冢,归来谁主复谁宾。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情怀念,也揭示了诗人对时局和人际关系的思考。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 诗句解读:
- “簿书鼛鼓不知春”:描述了官员忙于处理公务,以至于忘记了春天的美好,体现了官场的忙碌与忽视自然之美。
- “佳句相呼赖故人”:通过“佳句”一词,暗示了在忙碌之余,能够相互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朋友是多么宝贵。
- “寒食德公方上冢,归来谁主复谁宾”:寒食节是一个祭祖的日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自己作为主人的角色。
- 译文注释:
- “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天。这个节日的主要习俗包括禁火和祭祖。
- “德公”指唐代名臣李德裕,他的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
- “佳句”在此指的是优美的诗句或文词。
- 作品赏析:
- 苏轼通过对寒食节的描述,巧妙地融入了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回忆和个人感慨。这种写作手法,既有历史的痕迹,也有个人的情感色彩。
- 诗中的“佳句相呼赖故人”,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互相支持。
- 评析:
- 苏轼的这首作品,不仅仅是一篇描写节日的诗歌,更是一篇抒情散文。它通过对节日习俗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对生命、友情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 诗中所蕴含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节日庆祝,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文化的传承。
- 写作背景:
- 苏轼的这首诗是在他担任杭州通判期间所作。当时的他身处官场,虽然享受着权力带来的便利,但也面临着种种压力和诱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富含哲理和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这位伟大诗人的思想和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