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摇细浪鱼吹日,手弄黄花蝶透衣。

不觉春风吹酒醒,空教明月照人归。

《韩康公坐上侍儿求书扇上二首》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诗句注释
  • 窗摇细浪鱼吹日:窗户轻轻摇晃,如同细小波浪在拍打,鱼儿在水中游动,阳光透过窗户洒入室内。

  • 手弄黄花蝶透衣:手轻轻地玩弄着黄色的花朵,蝴蝶飞过,仿佛要穿过她的衣裳。

  • 不觉春风吹酒醒:春风拂面,不知不觉间将她从醉酒中唤醒。

  • 空教明月照人归:月亮高悬,却无法照亮她回家的路。

  1. 译文注释
  • 窗摇细浪鱼吹日:窗户轻轻摇曳,好似细浪拍打,阳光透过窗棂洒入室内。

  • 手弄黄花蝶透衣:她轻抚着黄花朵,蝴蝶飞过,似乎要钻入她的衣裳之中。

  • 不觉春风吹酒醒:春风温柔地吹散了她的酒意,使她清醒了过来。

  • 空教明月照人归: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她,但她却无法指引自己返回家的路。

  1. 赏析
  • 意境之美:诗中的“窗摇细浪鱼吹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窗户轻轻摇曳,如同细腻的波浪拍打,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室内,营造出一种温馨而舒适的氛围。而“手弄黄花蝶透衣”则展现了主人公与花、蝶之间的亲密关系,她轻轻地触碰着花瓣,蝴蝶则翩翩起舞,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诗人所传达的意境之美。

  • 情感深沉:诗中的“不觉春风吹酒醒”,表达了主人公被春天的暖风唤醒,从醉梦中醒来的情感状态。这里的春风吹拂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景象,更是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使得原本模糊的梦境变得清晰可见。然而,“空教明月照人归”,却又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愁。明月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愿望,但主人公却无法实现这一愿望,只能独自面对明月,感受内心的孤独和失落。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

苏轼的《韩康公坐上侍儿求书扇上二首》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美景和内心情感的诗歌,也是对宋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状态的一种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