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
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
犹喜见诸郎,窈然清且深。
异时多良士,末路丧初心。
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寻。

送俞节推

吴兴有君子,淡如朱丝琴。

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

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

犹喜见诸郎,窈然清且深。

异时多良士,末路丧初心。

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寻。

注释:

  1. 吴兴:古郡名,在今江苏、浙江省一带。此处指作者的家乡。君子:泛指品德高尚的人。淡如朱丝琴:用“淡”来形容君子,意思是君子像朱丝琴一样,虽然外表朴素无华,却能发出悦耳的音乐。
  2. 一唱三太息:每次唱歌都感叹不已。
  3. 遗音:遗留下来的音乐。
  4. 嗟余与夫子:感叹自己与君子的关系。相避如辰参:形容他们关系疏远,如同星辰运行的时间相隔遥远。辰参,即辰星和参星,古代用来表示时间的天体,相距遥远,比喻朋友之间距离遥远,难以相见。
  5. 犹喜见诸郎:仍然喜欢见到各位年轻人。窈然清且深:形容年轻人的气质高洁、深沉。窈然,形容人的神态美好而深远;清且深,形容人的品质清高而深沉。
  6. 异时多良士:将来会有很多有才能的人。末路丧初心:意指人在人生低谷时期,往往会失去原有的理想和信念。
  7. 我生不有命:我的一生没有遇到好的机缘。其肯枉尺寻:即使有这样的机缘,他也不会屈从于权势。枉,意为委屈、放弃。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与友人的交往经历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句“吴兴有君子”,开篇点明地点和人物,以“君子”二字赞美了友人的品德。接着,诗人用“淡如朱丝琴”这一比喻,进一步描绘了友人的淡泊名利、高洁品质。这里的“朱丝琴”不仅指乐器,还象征着高雅的情操和美好的生活态度。

二、三两句“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遗音”,诗人回忆了过去与友人一起吟咏、歌唱的情景,每一次唱歌都会引发深深的感慨,这种感慨一直延续至今,留下了美好的音乐回响。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过去友谊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

四、五两句“嗟余与夫子,相避如辰参”,诗人感叹自己与友人之间的疏远如同星星和太阳的距离般遥远。这里使用了天文意象来表达两人关系的疏离,同时也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和无奈。

六、七句“犹喜见诸郎,窈然清且深”,诗人转而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喜爱和赞赏。他喜欢看到年轻人那种高洁、深沉的气质和才华,认为他们能够继承并发扬自己的优秀品质。这里的“窈然”一词,既形容年轻人的神态美好而深远,也暗示了他们的品格高洁、深沉。

八、九句“异时多良士,末路丧初心”,诗人感叹未来会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出现,但人们在人生低谷时往往容易迷失方向、丧失理想,这让人倍感忧虑和惋惜。这里的“末路”一词,既指人生的终点,也暗示了人生的艰难和挑战。

十、十一两句“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寻”,诗人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可奈何和对坚持原则的坚定信念。即使遇到了良好的机会,他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宁愿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这里的“枉”字,意味着放弃、妥协,而“尺寻”则指的是微小的利益或诱惑,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大义凛然和坚守原则的重视。

整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对友人的赞美、怀念、叹息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担忧,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而深邃,情感真挚而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