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没荒莱,不食谁为恻。
瓶罂下两绠,蛙蚓飞百尺。
腥风被泥滓,空响闻点滴。
上除青青芹,下洗凿凿石。
沾濡愧童仆,杯酒暖寒栗。
白水渐泓渟,青天落寒碧。
云何失旧秽,底处来新洁。
井在有无中,无来亦无失。

【注释】

浚井:挖井。浚,疏通;井,挖成的井穴。

古井没荒莱:指深井被埋没在荒草之中。

不食谁为恻:没有人吃,谁还能感到痛苦呢?恻,同“恻隐”,怜悯。

瓶罂下两绠:用瓶子和吊桶向下打水,要下两根绳子(绠)。

腥风被泥滓:有腥臭气息的风被泥土弄脏了。腥,气味腥臭。

空响闻点滴:只有空荡荡的声响,听到水滴下落的声音。

上除青青芹:上面长满了青翠的芹菜叶。

下洗凿凿石:下面洗刷着坚硬的石头。

沾濡愧童仆:沾湿了我,使童仆感到惭愧。濡,湿润。

杯酒暖寒栗:喝上一杯热酒,温暖得让人发抖。

白水渐泓渟:清澈的水渐渐变浑了。

青天落寒碧:天空变得一片寒冷的碧蓝色。

云何失旧秽:怎么会失去那陈旧的污垢呢?

底处来新洁:又从何处迎来新的洁净呢?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借写井之变化抒发自己的感慨。

首章以“古井”起兴,言其久已不见人迹,故“未辟”(没有开辟)而成荒草。而井中之水却仍日夜不息地向下流淌,它不会因人的遗弃而停歇,也不会因被人发现而改道或改色,所以诗人发出感慨:“不食谁为恻。”

第二、三两章写井水的流动与变化。“瓶罂下两绠”,说明汲水时用的是两个绳子吊的瓶子和吊桶。由于井水不断向下流淌,井口处的水位逐渐下降,因此需要不断地往下沉绳子,才能取得足够的水。这两句是说:井水不断地往下流,就像人不停地向上爬一样,人们不得不经常向井中打水,但总是得不到满足。

“蛙蚓飞百尺”一句,是说井水把井口边的蛙和蚯蚓都带到了井百多尺深的地方。这里用了一个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井水的流动性之大。

第四、五两章写井中的泥沙及井水的浑浊。“腥风被泥滓”,是说井中有腥臭的气息,那是泥滓所发出的。“空响闻点滴”,是说井中只有空空的回响,听不到水落下的声音。这两句是说井中充满了污浊之物,而水质也变得浑浊不堪。

第六、七两章写井水的清浊变化。“上除青青芹”,“下洗凿凿石”,是说井水虽然浑浊,但仍然可以洗涤菜蔬和石头等物。这两句是说井水尽管已经变得浑浊,但仍可用来洗涤东西。然而,井水的清澈与混浊是相对的,井中的污浊之物一旦被清除出去,井水自然就会恢复其原有的清纯状态。

最后一章,诗人将前六章的内容加以概括,提出疑问:“云何失旧秽,底处来新洁?”既然井水可以洗净旧时的污泥浊水,那么它又从哪里得到新的清洁呢?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既然井中的污浊之物已被清除出去了,井水应该变得更加清澈才对呀!为什么反而会变得如此浑浊呢?

这首诗以写井的变化为线索,通过描写井水的流动与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诗人身处官场而不得志,像这古井一样被世人遗忘。他感叹自己的处境与这古井十分相似:无人问津,无由施展才华,只能默默地忍受着内心的痛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