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
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
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
何年霹雳起神物,玉棺飞出王乔墓。
当时醉卧动千日,至今石缝馀糟醑。
仙人一去五十年,花老室空谁作主。
手植数松今偃盖,苍髯白甲低琼户。
我来取酒酹先生,后车仍载胡琴女。
一声冰铁散岩谷,海为澜翻松为舞。
尔来心赏复何人,持节中郎醉无伍。
独临断岸呼日出,红波碧巘相吞吐。
径寻我语觅馀声,拄杖彭铿叩铜鼓。
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悽楚。
江风海雨入牙颊,似听石室胡琴语。
我今老病不出门,海山岩洞知何许。
门外桃花自开落,床头酒瓮生尘土。
前年开閤放柳枝,今年洗心归佛祖。
梦中旧事时一笑,坐觉俯仰成今古。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
注释:芙蓉仙人曾经游玩的地方,如今苍藤翠壁,似乎没有路可以通行。我尝试用桃核裹着黄色的泥浆,向石缝中投掷,仿佛是风雨般地散开。这样坐卧在空山中,就像看到锦绣般的美景,头顶的天空如同天空一样明亮照耀着大地,无数的花朵犹如天上的花一般美丽。在花丛中的石室可以容纳一辆车,流苏的宝盖上可以窥视到灵宇。何时霹雳一声,神物飞出,王乔的坟墓被打开?当时醉卧的时候动了千日,至今石缝中还有未干的酒糟。仙人离去已经过了五十年,花已凋落,石室无人打扫,现在是谁还在看守?手植的几棵松树现在已经偃伏,苍老的胡子和白甲低垂在琼户之下。我来取酒祭奠先生,后车仍然载着胡琴女。一声冰铁的声音在岩石谷中散开,海水为澜翻卷,松树为舞动。自从你来以后心赏的人又有几个,我持节中郎醉酒却无所事事。独自来到断涯上呼喊太阳出来,红色的波涛碧色的山峰相互吞吐。我顺着你的话语寻找余音,拄着拐杖敲打铜鼓。长篇短句远相寄,一唱三叹令人神思凄楚。江风海雨进入我的牙齿颊骨,好像听到石室中的胡琴之声。我现在老病无法出门,海山岩洞知道何处?门外的桃花自己开放然后凋落,床头的酒瓮生出了尘土。前年放柳枝开门,今年洗心归佛祖。梦中的旧事时常会一笑,坐在这里低头仰首之间就成为了今古之事。
赏析:
这首酬答诗是作者在海州(今江苏东海)游览石室时作的。海州有海州石室、海州八仙台、张公洞等名胜古迹,作者曾在此赋诗。
首联以“芙蓉仙人”写石室之旧游。“芙蓉仙人”是诗人自谓,这里指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旧游处”三字点明诗人与石室的深厚渊源,同时表明他对于此地的眷恋之情。“苍藤翠壁”,描绘了石室周围的环境:苍翠欲滴的藤蔓缠绕着古老的墙壁;石室四周的景色,宛如天然的屏障,使人难以找到通向外界的路。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石室的赞美,也暗示了他对此处的熟悉程度。
颔联“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投掷桃核的情景。他先用桃核裹上黄泥,然后又将其向石缝中投掷,仿佛是在模拟自然界中风的力量。这一行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动荡不安和渴望解脱的心情。同时,“散掷如风雨”也形象地描绘出石缝中散落的桃核,如同风雨般地四处飞散。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石室的情感,也暗示了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颈联“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进一步强调了石室的美丽。诗人坐在空旷的山中,眼前展现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景象。这里的“空山”是指远离尘世喧嚣、宁静致远的地方;而“锦绣”则形容石室周围景色的美丽壮观。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将天空比作“倚天”,将大海比作“照海”,进一步突出了石室的美丽与壮观。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石室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尾联“尔来心赏复何人,持节中郎醉无伍。”则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这里的“尔来”指的是自从来到这里以来,“心赏复何人”表达了诗人心中无人能够欣赏他的才华之意。而“持节中郎醉无伍”则是指诗人曾经担任过官职,但如今却醉得如同没有队伍指挥的士兵一样。这两句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也表达了他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反思与总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诗人与石室之间的情感联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芙蓉仙人的身份,回忆了自己与石室的往事,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通过对比自己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诗人揭示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无助感。然而,正是这种困境与无助感,使得他更加珍视与自然的亲近关系,也使他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