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谪南宾,野葛食几尺。
逢人瘴发黄,入市胡眼碧。
三年不易过,坐睨倚天壁。
归来貌如故,妙语仍破镝。
那能废诗酒,亦未妨禅寂。
愿为尚书郎,还赐上方舄。

【注释】

南宾:古地名,汉置县,属交趾郡。后因称贬谪之地为南宾、南迁。

葛:植物名,茎叶可食,根可入药。

黄:这里指发疟疾。

碧:这里指眼睛发黑。

倚天壁:指倚靠高高的墙壁。

废:罢、止、不。

禅寂:佛教禅宗修行的静坐冥思,也用来形容清闲自在的生活。

尚书郎:汉代至三国魏晋时期的一种官名,是掌管文书、机要的官员。南朝宋时改称中书侍郎。

方舄:方,方形。舄,古代鞋底有方孔的鞋。这里泛指鞋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王巩南迁归来后的感怀之作。诗中以“次韵王巩南迁初归二首”为题,共两首诗,这是第一首。诗的前四句写诗人被贬南宾三年的经历和感受。“问君谪南宾”,是说他询问你(我)被贬到南宾的原因。“野葛食几尺”,野葛,一种草本植物,茎可做菜,叶可当药。古人常采来食用或入药,这里说吃了几年野葛。“逢人瘴发黄”,瘴,即岭南一带特有的湿热病,使人发黄消瘦。瘴发就是发痧的意思。“入市胡眼碧”,意思是到集市上去,看见胡人的眼睛发青绿色。“三年不易过”,“易过”,容易度过,这里指三年之中难以通过。“坐睨倚天壁”,是说坐在墙壁上看天象(太阳)。“倚”是依靠的意思,“天壁”即天空,这里指天。

从这四句可以看出,王巩在南宾三年中生活十分艰苦,但并不气馁,而是顽强乐观地面对现实。

“归来貌如故”,回到家乡后,他发现他的外貌和以前没有什么变化。“妙语仍破镝”,仍然能说出美妙的话,也能用言辞打动人的心。

最后六句写诗人对诗酒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禅佛的向往。“那能废诗酒”,意思是怎能放弃诗酒?“亦未妨禅寂”,意思是也不怕清闲自在的生活。“愿为尚书郎”,意思是希望能成为尚书郎这样的文官。“还赐上方舄”,是说他希望皇帝能赐给他一顶帽子,让他回去继续从事他的工作。

全诗语言平易流畅,感情真挚深沉,表达了王巩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