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
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
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
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巳足烧。
百岁风狂定何有,羡君今作峨眉叟。
纵未家生执戟郎,也应世出埋轮守。
莫欺老病未归身,玉局他年第几人。
会待子猷清兴发,还须雪夜去寻君。
【注释】
1)玉局观:即玉真观。
2)将老焉:将要老了,安于晚年生活。
3)拾遗:唐玄宗开元时,李白曾任翰林待诏,供奉御前文学。后因得罪权贵,被排挤出京。
4)野梅官柳西郊路:野梅、官柳指长安的宫柳。唐时长安城东有禁苑,称东宫;城南则称南衙。
5)华阳:今四川成都县。
6)城南杜:杜甫,字子美,其故居在城南。
7)万里桥:桥名,故址在今四川成都市外。
8)芋魁:芋头之冠,喻指高官显要。
9)桤木:桤树,落叶乔木。
10)峨眉叟:指杜甫。
11)未家生:未娶妻的人。
12)执戟郎:指李白。
13)埋轮守:指守边关。
14)雪夜:指雪天的夜晚。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欲隐退归隐的思想感情。
首联:“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观,将老焉。”这是说送戴蒙去成都玉局观赴任而自己将老矣。“将老”二字,表明自己已到了垂暮之年,即将离开官场,回到故乡了。
颔联:“拾遗被酒行歌处,野梅官柳西郊路。”这两句是说,李白曾做过翰林待诏,所以诗中说“拾遗”和“被酒”,都是回忆自己曾经做过翰林待诏,而“野梅官柳西郊路”则是说,自己在长安城的东宫(禁苑)和南衙的路上,经常吟咏过自己的诗篇,也即回忆自己曾经为翰林待诏,作诗歌颂过。此二句是追忆往事的诗句。
颈联:“闻道华阳版籍中,至今尚有城南杜。”这两句是说,听说华阳郡(今四川成都市)的地方志中,还有杜甫的传记,说明杜甫在华阳郡还留有遗迹,而且至今还有他的祠堂。
尾联: “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这两句是说,我想回故乡去,到万里桥上去找寻旧日的遗迹,那里水花风叶都十分萧瑟。
尾联中的“水花”与“风叶”、“萧萧”三字都是借景抒情的词语。
尾联:“芋魁径尺谁能尽,桤木三年巳足烧。”这两句是说,芋魁(芋头之冠)直径不过一尺,而谁能把它吃完呢?桤木(一种树木)长到三年之久就足够烧柴用了。这两句是说,现在连芋魁都不能吃完了,更何况其他的东西呢?而桤木长到三年就可以烧柴了,何况人呢!这两句是说自己对世事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尾联:“百岁风狂定何有,羡君今作峨眉叟。”这两句意思是:即使活到一百岁也不会有什么风病的。你如今做了峨眉山的道士。这里以杜甫自况,表示自己想归隐的意思。
末联:“纵未家生执戟郎,也应世出埋轮守。”这是说:即使你没有当过家生的执戟郎,也应该做一名守边的埋轮官吧。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自己没有做过家生的执戟郎,但是自己也曾当过翰林待诏,并且写过诗,所以应该做一名守边的埋轮官,也就是边防官。这是说自己虽然没有做过家生的执戟郎,但是自己也曾当过翰林待诏并写过诗,所以应该做一名边防官。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送友人戴蒙赴成都玉局观而作,表达了自己想要归隐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