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屦随僧蔬。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

【注释】

闻林夫当自徙灵隐寺寓居,戏作灵隐前一首:听说你将要自己迁移灵隐寺居住,我开玩笑写下了这首《灵隐前》。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灵隐前面是天竺山(梵语译为“天众”),后面则是飞来峰,两涧溪水潺潺流动,一条清流汇成一泓碧水,犹如一只灵鹫(佛鸟名)。不知道这清泉从哪里流来?它跳跃奔腾,冲过深壑(山谷、峡谷),发出轰隆隆的响声,有如雷声滚滚。

无情有意两莫测,肯向冷泉亭下相萦回:泉水无情地向前奔涌,却又有意地绕过冷泉亭,不肯在亭下徘徊。

我在钱塘六百日,山中暂来不暖席:我在杭州钱塘县住了六个月,山中人刚到,我就没有让他们坐热自己的坐垫(指床)。

今君欲作灵隐居,葛衣草履随僧蔬:现在你打算搬到灵隐寺去住,那就穿上葛布的衣服,脚穿草鞋,跟着僧人一起吃斋饭吧。

能与冷泉作主一百日,不用二十四考书中书:我能在这里当一个月的主人,就不用再做那枯燥烦人的读书考试了。

【赏析】

此诗当作于淳熙二年(1175)至淳熙四年(1177)。诗人任江东提刑时,曾在钱塘任幕官。淳熙二年秋,他因事被罢职,于是离开杭州,来到灵隐寺。作者此时心情很苦闷,所以借题发挥,写了不少诗歌。此篇即其一也。

这首诗以议论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简明畅达,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