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初来时,水东有幽宅。
晨与鸦鹊朝,暮与牛羊夕。
谁令迁近市,日有造请役。
歌呼杂闾巷,鼓角鸣枕席。
出门无所诣,乐事非宿昔。
病瘦独弥年,束薪与谁析。
【注释】
和陶移居二首:这是诗人与东晋隐士陶潜的一首赠答诗。陶潜曾于东晋元帝建武二年(317年)隐居于彭泽,后被召回京都任职,因称病辞官还田,自耕自食。这首诗是陶潜在彭泽时所作。
并引:即《拟古十二首》之九。
昔我初来时:从前我第一次来到此地的时候。
水东有幽宅:水边的西边有个幽静的居所。
晨与鸦鹊朝,暮与牛羊夕:早晨与乌鸦喜鹊为邻,傍晚与牛群羊群作伴。
谁令迁近市,日有造请役:是谁使我搬到这里来的呢?每天都有人来求见,要求我出仕做官。
歌呼杂闾巷,鼓角鸣枕席:歌声喊声混在街巷之间,战鼓号角声响彻枕席之间。
出门无所诣,乐事非宿昔:走出门去却不知去哪里好,欢乐的事情不是昨天就有的。
病瘦独弥年,束薪与谁析:身体瘦弱已经一年有余,柴禾捆扎在一起又该给谁了。
【赏析】
《拟古十二首》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移居二首》最为脍炙人口、影响深远。这组诗共十二句,每两句为一组。从“晨与鸦鹊朝,暮与牛羊夕”可见陶渊明的居所远离城市喧嚣,远离纷扰,宁静而清幽;从“谁令迁近市,日有造请役”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无奈;从“出门无所诣,乐事非宿昔”可以想象到他内心的孤独和落寞;从“束薪与谁析”可以体会到他对这种生活的不满。全诗语言简练质朴,意境深远含蓄,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本题是一首五言律诗,其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中描绘了诗人初来时的居所远离尘嚣、宁静清幽,以及后来被征召入京、生活变得繁忙忙碌的情景。诗人用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
【参考译文】
当初我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水边的西边有个幽静的居所。清晨与乌鸦喜鹊为邻,傍晚与牛群羊群作伴。是谁使我搬到这里来的呢?每天都有人来求见,要求我出仕做官。歌声喊声混在街巷之间,战鼓号角声响彻枕席之间。走出门去却不知去哪里好,欢乐的事情不是昨天就有的。身体瘦弱已经一年有余,柴禾捆扎在一起又该给谁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陶渊明晚年归隐后的一首诗。《宋书·谢灵运传》载:“渊明尝闲游,顾望大林岭,曰:‘此有逸少(王羲之)旧游处不?’或以为太白山。”《太平寰宇记》卷一六三引《括地志》云:“大林岭,一名大林山,在彭泽县西北一百里。上有王右军旧居及采石矶。”据此知陶渊明在彭泽隐居时,曾有游览大林山的经历。此诗当为诗人退居田园后的一首诗,写他退隐之后,远离都市的喧嚣与纷扰,过起了宁静清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