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身百岁,未办屋三间。
见客慵开口,逢僧托买山。
喜无他志愿,幸不碍清闲。
社燕秋鸿里,人生各有还。
注释与赏析:
足姜句:那知身百岁,未办屋三间。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感慨。”那知”是意外得知的意思,”身百岁”指的是诗人已经活了一百岁,而”未办屋三间”则表示尽管诗人已经活了很多年,但房子还只建了三间。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简朴、不图奢华的态度。
见客慵开口:
见客慵开口,逢僧托买山。
“见客慵开口”意味着诗人对于客人到来总是显得不耐烦,可能是因为他忙于思考或者处理其他事情,不愿意多言。”逢僧托买山”则是说,当遇到僧人向他购买山林时,他也显得有些不情愿。这可能是因为他并不热衷于这种世俗的活动,更愿意过着简单自然的生活,而不是参与商业活动。
喜无他志愿,幸不碍清闲:
喜无他志愿,幸不碍清闲。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没有其他非分之想的满意和庆幸之情。”喜无他志愿”意味着诗人没有其他的志向或愿望,”幸不碍清闲”则表示他的生活过得比较悠闲,不需要考虑过多复杂的事务。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社燕秋鸿里,人生各有还:
社燕秋鸿里,人生各有还。
“社燕秋鸿”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比喻,这里可能是指燕子归巢、大雁南飞的景象,象征着离别和重逢。”人生各有还”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他认为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可能会经历更多的挫折和磨难,有的人则能够顺利度过一生。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命运的淡然看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士的形象,通过对比自己的境遇和他人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淡泊态度。同时,诗中的意象和象征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