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周风子,推敲孰似渠。
官应憎骨相,老不上髭须。
醉帽攲花落,吟身信杖扶。
相思不相见,梅树雨鸠呼。

【注释】

子:这里指人。官:做官的人。骨相:骨骼形状。髭须:胡子。花落:花瓣飘落。信杖扶:拄着拐杖。雨鸠呼:春雨时,雨中的鸠鸟叫声。

【赏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之作,作于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诗人因不满朝廷的腐败而辞官归隐,在浙江天台山隐居期间,写下了许多反映他生活感受的诗歌。这首诗是诗人退居后所作,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之情。

首联:“四海周风子,推敲孰似渠。”

“四海”指的是天下,这里用来形容周晋仙的才华横溢,名声远扬。“推敲”,原意是反复琢磨文字,现多用来比喻斟酌字句,仔细思考。这一句说周晋仙的才华如同四海一般,无人能及。

次联:“官应憎骨相,老不上髭须。”

“官应”是对官员的调侃,意思是做官的人不喜欢自己的相貌,因为相貌不好会被人嘲笑。“憎骨相”,厌恶自己相貌丑陋的样子。“上髭须”是指胡须变白,这里用来形容衰老的状态。这一句说做官的人因为自己的相貌不佳而感到厌恶,但岁月却无法阻止他们的衰老。

三联:“醉帽欹花落,吟身信杖扶。”

“醉帽欹”是指喝酒时帽子歪斜,形容醉酒的模样。“欹”意为倾斜、不端正。“吟身”是指倚靠拐杖行走的身体。这一句说诗人因为喝醉了酒而导致帽子歪斜,而身体则依靠拐杖行走。

尾联:“相思不相见,梅树雨鸠呼。”

“相思不相见”是指因为思念而不能相见。“梅树雨鸠呼”是指春天到了,雨水滋润了梅树,而树上的鸟儿鸣叫。这里的“雨鸠呼”指的是雨中鸟鸣的声音。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到来和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