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临水对山开,日日思君君不来。
与世相忘书万卷,于人无忤酒三杯。
参乎毕竟曾师孔,赐也如何敢望回。
况是升沉方自此,丹阳闻道好官催。

和陆判院怀祖的诗句如下:

柴门临水对山开,日日思君君不来。 与世相忘书万卷,于人无忤酒三杯。 参乎毕竟曾师孔,赐也如何敢望回。 况是升沉方自此,丹阳闻道好官催。

我将逐句进行解释:

  1. “柴门临水对山开”:描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柴门靠近水边,面对着山峰展开。这象征着一种归隐的生活,远离尘嚣,亲近自然。

  2. “日日思君君不来”:表达了诗人对某人日复一日的思念,但对方却未能如期归来。这种情感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期待,是一种常见的相思之苦。

  3. “与世相忘书万卷”:诗人通过阅读来逃避现实,用书籍来充实自己的心灵世界。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4. “于人无忤酒三杯”:虽然诗人在人际交往中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在必要时刻,他也能以酒会友,化解尴尬或矛盾。这表现了诗人在社交场合的圆滑和智慧。

  5. “参乎毕竟曾师孔”:这里的“参乎”可能是指参悟、思考的意思。诗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试图理解孔子的智慧。这体现了诗人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

  6. “赐也如何敢望回”:这里“赐也”可能是对某位古代贤人的尊称,诗人不敢奢望得到这样的恩赐或回应。这反映了诗人的谦逊和自我约束。

  7. “况是升沉方自此”:诗人意识到未来的仕途或生活可能会有很大的起伏,因此他现在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各种可能的变化。这显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清醒认识和积极准备。

  8. “丹阳闻道好官催”:描述了一位官员即将到来的消息,这是对当前形势的直接反映。这也暗示了诗人在等待中可能会有新的机遇或挑战。

此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友情和爱情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思考。整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