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石为城竟是痴,春风秋雨柰何其。
山容似铁犹能改,世事如棋未可知。
庙食孙郎馀草莽,龛灯弥勒剩流离。
相逢一笑真难得,把笔赓诗记此时。

【注释】

  1. 清凉寺:在今安徽合肥。清凉寺原为南朝齐时建康(今南京)的名胜,唐代改名“大圣慈寺”,后来成为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
  2. 倚石为城竟痴:指清凉寺背靠山岩,好像一座坚固的城池。
  3. 奈何:无可奈何。
  4. 山容似铁犹能改:形容青山虽然坚硬如铁,但依然可以改变面貌。
  5. 世事如棋未可知:形容世事变化无常,难以预料。
  6. 孙郎:指南朝梁武帝萧衍,字仲略,小名叫“阿奴”。他喜欢结交朋友,曾与许多和尚交朋友,并把和尚们安排在自己身边工作,因此被称为“孙郎”。
  7. 龛灯弥勒剩流离:指弥勒佛的佛像被遗弃在荒废的地方。
  8. 赓诗:即续诗。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元元年(758)秋游清凉寺时所作。诗中通过描写寺庙的景色和周围环境来表现作者对世事变幻无常、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表达了作者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首联“倚石为城竟是痴,春风秋雨柰何其”,描绘了清凉寺依山而建,如同坚不可摧的城池。诗人用“竟痴”来形容自己对这个景象的惊讶和赞叹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之情。
    颔联“山容似铁犹能改,世事如棋未可知”,进一步描绘了清凉寺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世事的变化。诗人认为青山虽然坚硬如铁,但依然可以改变面貌;世事变化无常,难以预料。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世事变化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颈联“庙食孙郎馀草莽,龛灯弥勒剩流离”,则将目光转向了清凉寺本身。诗人以孙郎和弥勒佛为例,分别指出了他们曾经辉煌而现在却遭受冷落的现状。这一联不仅展现了寺庙的荒凉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人事无常的感慨。
    尾联“相逢一笑真难得,把笔赓诗记此时”,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他感叹与友人相逢一笑的机会实在难得,于是拿起笔来创作了一首新的诗歌来记录这一刻的美好时光。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也展示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执着。
    这首诗通过对清凉寺的自然风光、周围环境以及人物命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无常、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友情之珍贵的珍视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