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韠归来痛倚庐,四时花鸟护幽居。
躬行已达参乎孝,佩服难忘孔子书。
绿荫千年知不改,清香奕世岂无馀。
客来已自徵前梦,未必中堂影像虚。

松桂堂

素韠归来痛倚庐,四时花鸟护幽居。

躬行已达参乎孝,佩服难忘孔子书。

绿荫千年知不改,清香奕世岂无馀。

客来已自徵前梦,未必中堂影像虚。

注释:

  1. 松桂堂:指作者的书房或居室。
  2. 素韠(sù)归来:穿着朴素的衣裳回来。
  3. 痛倚庐:悲痛地倚靠在自己的住所。
  4. 四时花鸟护幽居:四季都有花鸟为它守护着。
  5. 躬行已达参乎孝:躬行实践,达到了孝顺的程度。
  6. 佩服难忘孔子书:非常敬佩和怀念孔子的书。
  7. 绿荫千年知不改:绿色的树荫经历了千年岁月,依然没有改变。
  8. 清香奕世岂无馀:清香弥漫在世代之间,绝不会消失。
  9. 征前梦:过去的梦。
  10. 中堂影像虚:心中的形象是虚幻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松桂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首句“素韠归来痛倚庐”,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回归自然的心境。接着,“四时花鸟护幽居”,赞美了松桂堂四季花开,鸟儿嬉戏的美景。
第二句“躬行已达参乎孝”,表达了作者对孝顺的重视,认为实践孝顺是人生的重要课题。第三句“佩服难忘孔子书”,则表明了作者对儒家经典的尊重和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诗“绿荫千年知不改,清香奕世岂无馀”,进一步展现了松桂堂的自然美和历史底蕴。绿荫历经千年,依然茂盛;而清香则弥漫了整个世代,从未消散。
最后两句“客来已自徵前梦,未必中堂影像虚”,则表达了作者对客人到来的期待和欢迎。虽然客人的到来可能只是梦境,但作者相信他们的到来不会是空穴来风,因为松桂堂的美好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中。
整首诗以松桂堂为载体,通过对自然美景和历史底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文化和历史的热爱和怀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