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鄱姜病更贫,几年白下往来频。
歌词剪就能哀怨,未必刘郎是后身。

注释:

白石:指白居易,因他姓白,所以称白石。鄱阳县(今江西省南昌市附近)是白居易的家乡,故称“白石”。

姜:这里指姜夔。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词人,也是一位精通音律的音乐专家,以词风清丽、情调凄婉著称。他曾任过溧阳令、太常寺主簿、处州(浙江丽水)、明州(今浙江宁波)等地方官职,后隐居于江苏吴县。

病更贫:指身体更加虚弱和贫寒。

几年:指几年来。

白下:古代对今江苏南京一带的通称。

往来频:来往频繁。

歌词剪就能哀怨,未必刘郎是后身:意思是说,即使是用歌词来剪裁,也不能表达出哀伤之情,这不一定就是刘郎本人的悲哀。这里的“刘郎”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因为李白曾自称“李青莲”,而“刘郎”又是“风流才子”的意思,所以此处用来形容词作的哀婉动人。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任溧阳(今属江苏省)令期间所作的杂诗之一。全诗通过对姜夔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其才华和境遇的同情与感慨。

首句“白石鄱姜病更贫”,直接点出了题中的“姜”字,即指姜夔。这里所说的“病更贫”指的是姜夔的身体更加虚弱和贫寒。白居易在这里通过描绘姜夔的现状,表达了对他生活困境的同情。

第二句“几年白下往来频”,则是在感叹姜夔的流离失所和奔波劳碌。“白下”是古代对今南京市一带的通称,这句诗的意思是,这几年来,姜夔频繁地往来于南京一带。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姜夔的生活状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背景。

第三句“歌词剪就能哀怨”,则是从词作的角度来评价姜夔的才华和情感表达。这里的“哀怨”并不是指姜夔本人的悲哀,而是通过歌词来表达出的深情和哀愁。这句话表明了姜夔的词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最后一句“未必刘郎是后身”,则是对姜夔的评价。这里的“刘郎”指的是唐代诗人李白,因为李白曾自称“李青莲”,而“刘郎”又是“风流才子”的意思。白居易在这里用“未必”这个词来表示自己对于姜夔的评价并不是绝对肯定的,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姜夔才能的认可。

整首诗通过描绘姜夔的现状和词作的特点,表达了对姜夔的同情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白居易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对于时事的关注和对人才的珍视。这种关注和珍视不仅仅是对于个人才能的评价,更是对于整个社会和文化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