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山下懒寻伊,折放瓶中看一枝。
一片飞来沾砚滴,似嗔老子不题诗。

注释:

  1. 水边山下懒寻伊:水边山脚,懒于寻找。伊,她(指梅花)。
  2. 折放瓶中看一枝:把梅花折下来放到瓶子里,仔细观察。
  3. 一片飞来沾砚滴:一片飞来,比喻梅花落下,沾到砚台里的墨汁上。
  4. 似嗔老子不题诗:好像在责备我,不给我写诗。嗔,生气、发怒。老子,作者自称;不题诗,不给我写诗。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调零陵、潇贺两府干办公事。乾道、淳熙年间,历任赣州知州,隆兴、鄱阳、信州、漳州、江东转运副使等职,终任福建提点刑狱。他一生喜爱山水,酷爱梅花。这首咏梅诗,就是他在一次观赏梅花时所做。
    全诗以梅花为题,通过观察梅枝的形态和姿态,以及梅花瓣落在砚台上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的喜爱之情。
    开头两句“水边山下懒寻伊,折放瓶中看一枝”,诗人在水边山下懒于寻找梅花,于是将梅花折下来放到瓶子里,仔细观察。这里,诗人用“懒寻”二字写出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接下来两句“一片飞来沾砚滴,似嗔老子不题诗”。诗人观察到梅花落下时,溅起的水珠落在砚台上,仿佛在责怪他不给他写诗。这是诗人想象中的梅花与自己对话,表达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似嗔老子不题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这句诗中的“似嗔”一词,既形容梅花落下时的动态,又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