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典故明,二府弼谐成。
车挂身方佚,舟移世共惊。
霜风吹缟帐,野月照丹旌。
寂寞都门路,伤哉如昔行。

【注释】

中台:指中书省。典故明:典章制度明白。二府:指宰相和尚书省长官的府署,这里指韩忠宪公为相时的情况。弼谐:辅佐协调。车挂身:指身任宰相而能不自满自傲。方佚:正悠闲。舟移世共惊:指身居宰相地位而能与世人和睦相处。舟移:比喻宰相。世共惊:众人共惊。霜风:指秋风。缟帐:素色的帷帐。野月:指秋夜。丹旌:指红色的旗子。都门:指京城长安。寂寞:孤单冷落的样子。伤哉:悲伤的样子。如昔:像以前一样。行:行走。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其时诗人已辞官家居,但仍然关注朝政,对韩忠宪公为相时的政绩颇为推崇,并有感于自己一生坎坷、屡遭排挤而感慨万千,故借挽词以表达自己的哀思之情。

首联写韩忠宪公在位时的政事。“中台”指中书省,是当时掌管军国大事的中央机构。“典故明”,指政治清明,办事有章法,法令严明,官吏廉洁。“二府弼谐成”,谓韩公为相时,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与各部院官员协力同心,治理得当。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韩公执政业绩的赞扬,也反映了诗人对韩公为相期间所施行的一些政策比较满意的心情。

颔联写韩公身居相位却能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车挂身方佚”,意谓韩公虽然身居宰相高位,但并不骄傲自大,反而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舟移世共惊”,意谓韩公虽身为百官之首,但在他手下,大家相处融洽,没有产生什么隔阂。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韩公为人处事的高超境界。

颈联写韩公与民同乐,体察民情。“霜风吹缟帐”,意谓秋风吹动帷帐,这是韩公与民同乐的体现。“野月照丹旌”,“野月”指秋夜,月光普照大地,这是韩公关心百姓的表现,也是韩公爱民如子的体现。这两句诗通过描写韩公与民同乐的情景,进一步歌颂了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尾联写诗人自己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感慨万千。“寂寞都门路”,言自己身处京城长安,道路空旷寂寥,心中感到十分寂寞。“伤哉如昔行”,言自己当年离开京城到各地任职的时候,也曾充满豪情壮志地踏上征途,如今又来到京城长安,不禁悲从中来,感叹时光流逝,人事全非。这两句诗既抒发了诗人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也表达了诗人对韩公的敬仰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高远开阔,通过对韩公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