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阑槛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故因以舟名焉。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险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矧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馀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窍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蛟龟之出没,波涛之汹,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斋,奚曰不宜?

《画舫斋记》:舟行江湖,寄情山水

在北宋的一片江南水乡中,有一处名为画舫斋的居所。此屋位于滑之西偏之处,由我于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建造。它坐落于我的署衙东侧,四面环水,环境清幽而幽美。

画舫斋的设计精巧独特,宽敞的室内空间被划分为前舱、后舱和中间舱三个部分,各部分功能分明,相互连接而又独立。前舱为卷棚顶敞轩,设有石台及石几,供人休息时倚靠;后舱则设有石床,可躺卧休憩。中间部分则是整个居所的主要活动区,设有石桌、石椅、石屏等,是进行日常活动的最佳场所。

斋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间名为“春江”的房间。其内部以竹材搭建而成,巧妙地通过开窗设计使光线从窗外洒入,照亮了整个房间。墙上挂有一幅巨大的画作,据说是一位名叫赵松的画家所作,作品名为《万壑松风》。这幅画作生动地描绘了山间瀑布与松树交相辉映的景象,使得整个房间充满了诗意与自然气息。

斋内还设置有一个小池塘,四周围绕着翠绿的竹林。每当微风拂过,池中的荷叶轻轻摇曳,荷花随风摇曳,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这样的环境使我得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尽管画舫斋的环境如此优美,但我并未将其视为仅仅为了享受自然之美的地方。相反,它更像是一个思考人生哲理、感悟生活真谛的场所。每当我在斋内静坐或沉思时,心中总会涌起对生命、自然与宇宙的无尽感慨。这种感慨使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关于人生的真谛。

虽然画舫斋是一个充满自然美景的地方,但它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于生命真谛的探索。在这里,我能够远离尘嚣,静心思考,感悟生活的深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