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于物,听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则人重而物轻。人重而物轻,则物之附人也坚。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轻也。古之圣人,其取天下,非其驱而来之也;其守天下,非其劫而留之也。使天下自附,不得已而为之长,吾不役天下之利,而天下自至。夫是以去就之权在君,而不在民,是之谓人重而物轻。且夫吾之于人,己求而得之,则不若使之求我而后从之;己守而固之,则不若使之不忍去我,而后与之。故夫智者或可与取天下矣,而不可与守天下。守天下则必有大度者也。何者?非有大度之人,则常恐天下之去我,而以术留天下。以术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

昔者三代之君,享国长远,后世莫能及。然而亡国之暴,未有如秦、隋之速,二世而亡者也。夫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韩、魏压其冲,楚胁其肩,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是以销名城,杀豪杰,铸锋镝,以绝天下之望。其所以准备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愁苦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而山泽皆应。由此观之,岂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

隋论
探讨人性与物性之关系

  1. 人之于物
  • 物性独立自主
  • 人对物过度依赖
  • 物性与人性的对比分析
  1. 听其自附
  • 物性自我依附特性
  • 信任与不信任的权衡
  • 物性自去现象解读
  1. 信其自去
  • 人对物过度控制
  • 物性自我独立表现
  • 物性自附人的影响探讨
  1. 物之附人也坚
  • 物性独立性强化
  • 物性对人影响深入分析
  • 物性自附行为模式解析
  1. 物之所以去人
  • 物性自附动机探索
  • 物性对人影响机制
  • 物性自固行为结果分析
  1. 智者或可取天下矣,而不可守天下
  • 智谋在得天下应用
  • 智谋在守天下局限
  • 智者得失天下原因探究
  1. 人重而物轻
  • 物之独立与自由
  • 物与人之互动关系
  • 物性与人性比较
  1. 物之所为去人
  • 物之自由与独立
  • 物与人之相互关系
  • 物性自固行为后果
  1. 以术留天下
  • 术治手段运用
  • 术留天下效果分析
  • 术留与自然法则对比
  1. 亡国之暴
  • 秦、隋快速灭亡原因
  • 亡国过程中关键因素
  • 亡国教训历史价值
  1. 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起兵
  • 民心不稳导致起义
  • 陈胜、项籍策略分析
  • 起义成功与失败教训
  1. 得失天下之反思
  • 得失天下得失分析
  • 得失天下经验教训
  • 得失天下对未来启示
  1. 总结
  • 《隋论》主要观点回顾
  • 《隋论》历史意义与价值
  • 《隋论》对现代政治学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