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皇帝不宝逺物,不尚殊观,抵金于嶃岩之山,沈玉于五湖之川。洞□之剑,乃入骑士之鞘,啮膝之马,或服鼓车之辕。至于乾象表贶,坤维荐祉,灵物仍降,嘉生屡起。晕适背鐍,虹霓抱珥,鸣星陨石,怪飙变气,垂白鲐背者,不知有之。况能言孺倪,岂独此而已也。复有穹□负图,龙马载文,汾阳之鼎,函德之芝,肉角之兽,箫声之禽,同颖之禾,依生之谷,游郊栖庭,充畦冒畤。非烟非云,萧索轮囷,映带乎阙角,慈蔚乎城垒,鸷鸟不攫,猛兽不噬,应图合牒,穷祥极瑞,史不绝书,岁有可纪。

发微子于是言曰:“国家之有若是欤?意者先生快意于吻舌,而及此邪?”先生曰:“国家之盛,乌可究悉。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谈,犹不能既其万一。此特汴都之治迹耳。子亦知夫所以守此汴都之术,古昔之所以兴亡者乎?”客曰:“愿闻之。”

汴都赋

然皇帝不宝远物,不尚殊观,抵金于嶃岩之山,沈玉于五湖之川。洞□之剑,乃入骑士之鞘,啮膝之马,或服鼓车之辕。至于乾象表贶,坤维荐祉,灵物仍降,嘉生屡起。晕适背鐍,虹霓抱珥,鸣星陨石,怪飙变气,垂白鲐背者,不知有之。况能言孺倪,岂独此而已也。复有穹□负图,龙马载文,汾阳之鼎,函德之芝,肉角之兽,箫声之禽,同颖之禾,依生之谷,游郊栖庭,充畦冒畤。非烟非云,萧索轮囷,映带乎阙角,慈蔚乎城垒,鸷鸟不攫,猛兽不噬,应图合牒,穷祥极瑞,史不绝书,岁有可纪。

发微子于是言曰:“国家之有若是欤?意者先生快意于吻舌,而及此邪?”先生曰:“国家之盛,乌可究悉。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谈,犹不能既其万一。此特汴都之治迹耳。子亦知夫所以守此汴都之术,古昔之所以兴亡者乎?”客曰:“愿闻之。”

注释:

  • 汴都:指宋朝的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 皇帝:指宋徽宗赵佶。
  • 宝:珍视。
  • 抵金于嶃岩之山:在嶃岩山上埋下了金块。嶃岩山是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
  • 沈玉于五湖之川:在五个湖中埋下了玉块。五湖是地名,包括今江苏、浙江一带的几个湖泊。
  • 洞□之剑:指宝剑。□是古代兵器的一种,形状像矛。
  • 骑□:指骑兵。
  • 食膝之马:指骏马。
  • 乾象:古人认为天上的星辰对应地上的事物,称为天象。此处指帝王的吉祥征兆。
  • 坤维:坤卦代表地。维是古文中的助词。
  • 灵物:神灵保佑的事物。
  • 嘉生:好的生育和生长。
  • 晕适背鐍:指帝王的冠冕上饰有金属环状物。
  • 虹霓抱珥:指帝王的冠冕上饰有彩绘的玉串。
  • 鸣星陨石:天上的星星和陨石坠落。
  • 凤鸟:传说中的祥瑞之鸟。
  • 箫声:乐器名。
  • 颍川:地名,位于今河南许昌市。
  • 应图:符合帝王的意愿。
  • 合牒:符合帝王的命令。
  • 穷祥极瑞:极尽吉祥和福瑞。
  • 史不绝书:史书不断记载着这些事情。
  • 岁有可纪:每年都会有值得记叙的事发生。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汴都赋》,是一篇描写宋代汴京繁荣景象的赋文。诗中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展现了汴京(开封)作为当时的都城的繁华与辉煌。通过对汴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帝王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繁荣昌盛和人民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期待。整首诗歌语言华丽、意象丰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