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九】
舍车出郊步屧,系鞋入院不靴。
未妨扶九节杖,似曾踏八花磚(足)。
【其十】
谁能遁而无闷,吾非恶此欲逃。
林下寂寂人少,花间纍纍冢高。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
【其一】
舍车出郊步屧,系鞋入院不靴。
未妨扶九节杖,似曾踏八花砖(足)。
【其二】
谁能遁而无闷,吾非恶此欲逃。
林下寂寂人少,花间纍纍冢高。
注释
- 竹溪再和:指的是在竹林中的溪边再次和诗人一起创作诗歌,这里的“再”表示重复或者再次的意思。
- 舍车出郊:放弃车辆,走出城郊外。
- 步屧:意为步行。
- 系鞋入院:把鞋子系好后走进院中。
- 九节杖:指拐杖,这里可能是指使用拐杖的老者。
- 八花砖:可能是形容地面的石头或瓦片,八花砖意味着有八种不同的花纹的砖石。
- 遁而无闷:逃避而不感到郁闷。
- 林下寂寂:形容树林下面非常寂静。
- 人少:人比较少。
- 花间纍纍:形容花丛中有许多花堆积在一起。
译文
【其一】
舍弃车子走出郊外,步行在小径上;将鞋子穿好走入庭院,无需穿上靴子。
不碍事扶着九节杖,好像曾经踩过八色花纹的石板。
【其二】
谁能逃避烦恼而不会郁闷,我并非讨厌这种欲望想要逃避。
树林之下寂静无声,人稀少;花丛之中坟墓众多,高耸入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某年某月创作的,具体年份不详。诗中通过描绘竹林中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其一】 第一句”舍车出郊步屧”描述了作者离开城市,来到郊外,选择步行的方式。这反映了他追求自然、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第二句”系鞋入院不靴”则表现了他对传统的束缚的突破,不拘泥于世俗的穿着,体现了一种随性生活的理念。第三句”未妨扶九节杖,似曾踏八花磚(足)“进一步强调了他不拘小节的性格,即使拄着九节杖也毫不在意,仿佛以前也曾走过八色花纹的石板路。
【其二】 最后两句”谁能遁而无闷,吾非恶此欲逃。”表达了作者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的态度——既不愿意逃避也不愿忍受痛苦,而是希望寻找一种心灵的解脱方式。”林下寂寂人少,花间纍纍冢高”则通过对比林中静谧与墓地上的繁花,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对死亡的淡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