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欲为应侯必报其仇,闻魏齐在平原君所,乃为好言诱平原君至秦而执之。遣使谓赵王曰:“不得齐首,吾不出王弟于关!”魏齐穷,抵虞卿,虞卿弃相印,与魏齐偕亡。至魏,欲因信陵君以走楚。信陵君意难见之,魏齐怒,自杀。赵王卒取其首以与秦,秦乃归平原君。九月,五大夫王陵将兵复伐赵,武安君病,不任行。
赧王下五十七年(癸卯,公元前二五八年)
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疾,不肯行;乃以王龁代王陵。

译文:《资治通鉴·卷五·周纪五》的译文如下:王陵攻赵失败,武安君因长平之战后秦军士卒死亡过多,请求不再兴兵。昭王欲再举伐赵,武安君表示赵国并未完全恢复,国内忧惧,百姓生活困苦,且已与燕、魏结亲修好,齐、楚也与之连好。赵国虽有备秦之心,但实际国力不足。因此,认为当前伐赵时机尚不成熟。最终王未采纳武安君建议,而应侯(即张仪)被召请商议此事。最后,昭王决定派王陵率军伐赵

诗句和译文:

  1. 诗句: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
  • 译文:昭王既已使百姓休养生息,准备养士蓄粮,三军的俸禄是之前两倍的时候,再次想攻打赵国。
  1. 诗句: 武安君曰:“不可。 ”
  • 译文:武安君说:“不行啊。”
  1. 诗句: 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 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
  • 译文: 王说:“前年国家空虚百姓饥饿,你不应该衡量百姓的能力,增加军粮来消灭赵国。现在寡人让百姓休息养士,积蓄粮食,三军俸禄是之前的两倍,而你说‘不可以’,你的解释是什么呢?”
  1. 诗句: 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 秦民之死者厚葬,伤者厚养,劳者相飨,饮食馈,以靡其财;赵人之死者不得收,伤者不得疗,涕泣相哀,勠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 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 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 其国内实,其交外成。 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
  • 译文:武安君说:“长平那次战争,秦国军队大胜,赵国军队大败;秦国人民死了得到丰厚的葬礼,赵国人民死了得不到收殓,受伤的人得不到治疗,悲伤的人相互哀悼,齐心协力,辛勤劳作,来维持生计。现在大王出兵虽然超过前次,我估计赵国国内的防御力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十倍。自长平以来,赵国君臣都怀着忧惧的心情早晚上朝,谦恭地送礼物结交燕、魏,与齐国、楚国结成友好关系。他们国内稳固,外交上也很得力。现在这个时候,赵国不可轻易进攻。”
  1. 诗句: 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
  • 译文: 昭王说:“寡人已经开始兴师动众了。”
  1. 诗句: 乃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
  • 译文:于是派五大夫王陵率领军队攻打赵国。
  1. 诗句: 陵战失利,亡五校。
  • 译文: 王陵的军队在战争中失败了,损失了五名士兵。
  1. 诗句: 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
  • 译文: 昭王想任命武安君为将军,但武安君因病推辞未能上任。
  1. 诗句: 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
  • 译文: 昭王说:“寡人已经开始兴师动众了。”
  1. 诗句: 乃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
  • 译文:于是派五大夫王陵率领军队攻打赵国。
  1. 诗句: 王陵军少利。
  • 译文: 王陵的军队在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
  1. 诗句: 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
  • 译文:武安君病好了。昭王想派人代替他指挥战事。
  1. 诗句: 王曰:“毋庸代也。”
  • 译文: 昭王说:“不用换别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