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正月,赵大将军闵欲灭去石氏之迹,托以谶文有“继赵李”,更国号曰卫,易姓李氏,大赦,改元青龙。太宰赵庶、太尉张举、中军将军张春、光禄大夫石岳、抚军石宁、武卫将军张季及公侯、卿、校、龙腾等万馀人,出奔襄国,汝阴王琨奔冀州。抚军将军张沈据滏口,张贺度据石渎,建义将军段勤据黎阳,宁南将军杨群据桑壁,刘国据阳城,段龛据陈留,姚弋仲据滠头,蒲洪据枋头,众各数万,皆不附于闵。勤,末柸之子;龛,兰之子也。
王朗、麻秋自长安赴洛阳。秋承闵书,诛朗部胡千馀人。朗奔襄国。秋帅众归鄴,蒲洪使其子龙骧将军雄迎击,获之,以为军师将军。
汝阴王琨及张举、王朗帅众七万伐鄴,大将军闵帅骑千馀与战于城北;闵操两刃矛,驰骑击之,所向摧陷,斩首三千级,琨等大败而去。闵与李农帅骑三万讨张贺度于石渎。
赵大将军闵改国号与民心之变迁
春寒料峭,正月的朝阳洒在洛阳城的古老石板上,赵大将军闵意图昭示天下:石氏的末路将至。他以谶文中预言“继赵李”,宣告着新的开始——易姓为李,国号定为卫。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转变,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民族的新生。
消息传开,邺城一片欢腾。赵庶、张举、张春、石岳等人率领万余军民,纷纷出逃至襄国。他们之中,有的人是为了自保,有的人则是对新政权的向往。然而,在这股汹涌的人潮中,也有人选择了背离。汝阴王石琨携其部众奔往冀州,而抚军将军张沈坚守滏口,对抗新主。
随着赵大将军闵的新朝确立,大赦令一出,天下皆宽。改元青龙,象征着新的希望和机遇。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尽管民心向新,但旧的势力并未完全消弭。蒲洪与其子蒲龙骧将军雄,被委任为军师和将领,继续守护着一方平安。
在这场政治与人心的较量中,赵大将军闵展现了非凡的政治手腕与勇气,不仅赢得了短暂的民心,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故事,如同那初升的太阳,虽光芒四射,却不免带着一份刺眼。
历史的长河里,每一个选择和决策都如星辰般璀璨或黯淡,但无论如何,它们共同织就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而赵大将军闵的名字,或许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成为后人评说的一个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