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光曰:论者皆以为秦王坚之亡,由不杀慕容垂、姚苌故也,臣独以为不然。许劭谓魏武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使坚治国无失其道,则垂、苌皆秦之能臣也,乌能为乱哉!坚之所以亡,由骤胜而骄故也。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何故亡?”对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秦王坚似之矣。
长乐公丕在鄴,将西赴长安,幽州刺史王永在壶关,遣使招丕,丕乃帅鄴中男女六万馀口西如潞川,骠骑将军张蚝、并州刺史王腾迎之入晋阳。王永留平州刺史苻冲守壶关,自帅骑一万会丕于晋阳。丕始知长安不守,坚已死,乃发丧,即皇帝位。追谥坚曰宣昭皇帝,庙号世祖,大赦,改元大安。
”`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六·晋纪二十八臣光曰:论者皆以为秦王坚之亡,由不杀慕容垂、姚苌故也,臣独以为不然。许劭谓魏武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使坚治国无失其道,则垂、苌皆秦之能臣也,乌能为乱哉!坚之所以亡,由骤胜而骄故也。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何故亡?”对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御疲民,未有不亡者也。”秦王坚似之矣。
长乐公丕在邺,将西赴长安,幽州刺史王永在壶关,遣使招丕,丕乃帅鄴中男女六万馀口西如潞川,骠骑将军张蚝、并州刺史王腾迎之入晋阳。王永留平州刺史苻冲守壶关,自帅骑一万会丕于晋阳。丕始知长安不守,坚已死,乃发丧,即皇帝位。追谥坚曰宣昭皇帝,庙号世祖,大赦,改元大安。
译文:
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六 · 晋纪二十八
臣光曰:论者们都认为前秦王苻坚的灭亡是由于他没有杀掉慕容垂和姚苌的缘故,我个人认为并非如此。许劭曾评价魏武帝曹操是治理国家的良才,但在混乱的时代却是一个奸雄。如果苻坚治理国家时不失其道,那么慕容垂和姚苌都是秦国的良臣,怎么能成为叛乱的因素呢?苻坚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因连年取胜而骄傲。北魏文侯问李克为什么吴国会灭亡,李克回答说:“吴国多次获胜。”文侯说:“多次获胜是福,怎么还会灭亡呢?”李克回答说:“多次获胜就会让百姓疲惫不堪,多次取得胜利就会使君主变得骄傲。用一个骄傲的君主去驾驭疲惫的百姓,没有不灭亡的道理。”苻坚的情况与此相似。
长乐公苻丕在邺城,准备西行奔赴长安。幽州刺史王永在壶关,派人邀请苻丕,于是苻丕率领邺城中的男女共计六万多人向西前往潞川。骠骑将军张蚝和并州刺史王腾迎接他们进入晋阳。王永留下平州刺史苻冲守卫壶关,自己带领一万名骑兵与苻丕在大同城会合。苻丕这时才知道长安已被攻破,苻坚已经去世,于是他发丧登基,追谥苻坚为宣昭皇帝,庙号世祖,实行大赦,改元为大安。
赏析:
此篇记载了前秦王苻坚的一生及其最终的败亡。全文通过详实的历史事件和生动的人物描写,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一位英雄人物的成长历程。文章开头通过引用《资治通鉴》中的原文,为读者提供了关于苻坚生平的重要信息,同时也体现了司马光严谨的史观和扎实的史学功底。接着,文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揭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背景,为理解苻坚的命运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此外,文章还通过具体的历史细节,描绘出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人们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这些细节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生动的历史画卷。总的来说,这篇《资治通鉴》不仅记录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变迁。它不仅是对过去的一种回顾,更是对未来的一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