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麟攻王兗于博陵,城中粮竭矢尽,功曹张猗逾城出,聚众以应麟。兗临城数之曰:“卿是秦民,吾是卿君,卿起兵应贼,自号‘义兵’,何名实之相违也?古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卿母在城,弃而不顾,吾何有焉!今人取卿一切之功则可矣,宁能忘卿不忠不孝之事乎!不意中州礼义之邦,乃有如卿者也!”十二月,麟拔博陵,执兗及苻鉴,杀之。昌黎太守宋敞帅乌桓、索头之众救兗,不及而还。秦主丕以敞为平州刺史。
燕王垂北如中山,谓诸将曰:“乐浪王招流散,实仓廪,外给军粮,内营宫室,虽萧何何以加之!”丙申,垂始定都中山。
秦苻定据信都以拒燕,燕王垂以从弟北地王精为冀州刺史,将兵攻之。
拓跋珪从曾祖纥罗与其弟建及诸部大人,共请贺讷推珪为主。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六·晋纪二十八
慕容麟,字子玉,是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他生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在政治和军事上有卓越的才能。慕容麟不仅具备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还在政治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生平事迹反映了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是研究东晋时期政治与军事发展的重要历史人物。
主要事件:
攻王兖于博陵:慕容麟于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春,攻打驻守博陵的王兖。由于城内粮草箭矢用尽,最终在十二月攻克博陵,俘获并杀害了王兖及其部将苻鉴。
昌黎太守宋敞响应援助:前秦昌黎太守宋敞率领乌桓、索头部队救援王兖但未能及时到达。此举显示了当时战争的激烈程度以及地方势力对中央政权的支持或背叛。
译文注释:
功曹张猗出城响应:功曹张猗翻越城墙逃出,聚集兵众以响应慕容麟的行动,显示了张猗的勇敢和决断,也反映了战乱中的民众心态和对和平的渴望。
不忠不孝:慕容麟指责张猗起兵应贼,自号“义兵”,认为其行为背离忠孝,这反映出他对忠诚与道德的高度重视。
礼义之邦:燕王垂认为乐浪王招流散,实仓廪,外给军粮,内营宫室,表现出对乐浪王的高度评价,将其称为比萧何还要出色的人物。
赏析:
慕容麟的战略眼光:慕容麟能够迅速攻占博陵,显示出其在战略上的远见和执行力。同时,他对张猗的信任和重用也证明了他在用人方面的精明。
燕王垂的内政建设:燕王垂在占领中山后,积极进行内政建设,如修建宫殿和粮仓,为稳定局势和提升民生奠定了基础。这些措施有效地提升了燕国的综合实力和民众的生活条件。
拓跋珪的成长之路:拓跋珪作为后燕的继承人,其从曾祖开始的培养和历练为他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投资。
《资治通鉴》所记载的事件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还揭示了人性中善与恶的斗争,以及领导者的智慧与决策。通过深入解读这些事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还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今天的社会治理和个人成长提供宝贵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