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上太元十一年(丙戌,公元三八六年)
春,正月,戊申,拓跋珪大会于牛川,即代王位,改元登国。以长孙嵩为南部大人,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分治其众。以上谷张兗为左长史,许谦为右司马,广宁王建、代人和跋、叔孙建、庾岳等为外朝大人,奚牧为治民长,皆掌宿卫及参军国谋议。长孙道生、贺毘等侍从左右,出纳教命。王建娶代王什翼犍之女;岳,和辰之弟;道生,嵩之从子也。
燕王垂即皇帝位。
后秦王苌如安定。
南安秘宜帅羌、胡五万馀人攻乞伏国仁,国仁将兵五千逆击,大破之。宜奔还南安。
鲜于乞之杀翟真也,翟辽奔黎阳,黎阳太守滕恬之甚爱信之。恬之喜畋猎,不爱士卒,辽潜施奸惠以收从心。恬之南攻鹿鸣城,辽于后闭门拒之;恬之东奔鄄城,辽追执之,遂据黎阳。豫州刺史硃序遣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诸郡共讨之。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一百零六 · 晋纪二十八
译文:春季,正月戊申日,拓跋珪在牛川大会群臣,即位为代王,改年号为“登国”。任命长孙嵩为南部大人,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分管他们的部众。另外,任命上谷的张兖为左长史,许谦为右司马,广宁王建、代人和跋、叔孙建、庾岳等为外朝大人,奚牧为治理百姓的长官,都管理宿卫以及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长孙道生和贺毗等人侍奉在皇帝左右,传达命令和教令。王建娶了代王什翼犍之女;岳是和辰的弟弟;道生是长孙嵩的侄子。
注释:太元十一年(丙戌,公元386年)春季,正月,戊申日,拓跋圭在牛川大会群臣,即位为代王,改年号为“登国”。任命长孙嵩为南部大人,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分管他们的部众。以上谷的张兖为左长史,许谦为右司马,广宁王建、代人和跋、叔孙建、庾岳等为外朝大人,奚牧为治理百姓的长官,都管理宿卫以及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长孙道生和贺毗等人侍奉在皇帝左右,传达命令和教令。王建娶了代王什翼犍之女;岳是和辰的弟弟;道生是长孙嵩的侄子。
赏析:这首诗记录了拓跋圭即代王位、改元为“登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同时,通过描绘人物关系、政治格局和国家大事等方面的内容,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风貌和文化特色。诗中的长孙嵩、叔孙普洛等人的任命,反映了当时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稳定政权的需要。此外,诗中还提到了燕王垂即皇帝位的情况,为后续的战争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