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辛亥,荆州刺史王忱卒。雍州刺史硃序以老病求解职,诏以太子右卫率郗恢为雍州刺史,代序镇襄阳。恢,昙之子也。
巴蜀人在关中者皆叛后秦,据弘农以附秦。秦主登以窦冲为左丞相,冲徙屯华阴。郗恢遣将军赵睦守金墉,河南太守杨佺期帅众军湖城,击冲,走之。
十一月,癸酉,以黄门郎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仲堪虽有英誉,资望犹浅,议者不以为允。到官,好行小惠,纲目不举。
南郡公桓玄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朝廷疑而不用。年二十三,始拜太子洗马。玄尝诣琅邪王道子,值其酣醉,张目谓众客曰:“桓温晚途欲作贼,云何?”玄伏地流汗,不能起。由是益不自安,常切齿于道子。后出补义兴太守,郁郁不得志,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遂弃官归国,上疏自讼曰:“先臣勤王匡复之勋,朝廷遗之,臣不复计。至于先帝龙飞,陛下继明,请问谈者,谁之由邪?”疏寝不报。

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译文
    冬季,十月,辛亥日,荆州刺史王忱去世。
    雍州刺史朱序因年老体弱请求辞去职务,朝廷任命太子右卫率郗恢为雍州刺史,接替朱序镇守襄阳。郗恢是郗昙的儿子。
    巴蜀人在关中者皆叛后秦,占据弘农以依附秦朝。秦主苻登任命窦冲为左丞相,窦冲于是迁移到华阴驻扎。
    郗恢派遣将军赵睦驻守金墉,河南太守杨佺期带领军队驻扎在湖城,攻打窦冲,赶走了他们。

  2. 赏析
    这段诗记录了东晋时期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件。王忱是荆州地区的一位重要官员,他在冬天去世,留下了他的政治遗产。朱序因为年纪大和疾病请求离开职位,朝廷任命郗恢代替他的位置。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巴蜀人对后秦的反抗,以及秦朝对这一地区的统治。

  3. 注释

  • 资治通鉴:即《资治通鉴》,是中国北宋时期历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编年体史书,共294卷,涵盖1600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著作。
  • 太元十七年:即东晋孝武帝太元七年(公元392年),是东晋的一段历史时期。
  • 壬辰:十二地支之一,对应公历392年。
  • 昭仪、陇西李氏:这是苻登所立的皇后,她来自陇西。
  • 太子洗马:是太子的属官,负责辅佐太子处理政务。
  • 琅琊王道子: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高官,与桓玄有矛盾。
  • 殷仲堪:即殷浩的儿子,他被任命为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 南郡公桓玄:他自认为才能出众,但朝廷对他心存疑虑而不予重用。
  • 义兴太守:这是一个官职名称,具体职责未详。
  1. 赏析
    整首诗通过描述王忱的去世、朱序的请求辞职以及郗恢的接替等事件,展现了东晋时期的政治变迁和权力斗争。诗中的“巴蜀人在关中者皆叛后秦”一句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同时,诗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2. 关键词

  • 东晋
  • 荆州刺史
  • 雍州刺史
  • 黄门郎
  • 太子洗马
  • 琅琊王道子
  • 殷仲堪
  • 南郡公桓玄

这段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描绘了东晋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风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