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兴遣卫大将军常山公显帅骑二万,为诸军后继,至高平,闻弼败,倍道赴之。显遣善射者孟钦等五人挑战于凉风门,弦未及发,傉檀材官将军宋益等迎击,斩之。显乃委罪敛成,遣使谢傉檀,慰抚河外,引兵还。傉檀遣使者徐宿诣秦谢罪。
夏王勃勃闻秦兵且至,退保河曲。齐难以勃勃既远,纵兵野掠。勃勃潜师袭之,俘斩七千馀人。难引兵退走,勃勃追至木城,禽之,虏其将士万三千人。于是岭北夷、夏附于勃勃者以万数,勃勃皆置守宰以抚之。
司马叔璠自蕃城寇邹山,鲁郡太守徐邵弃城走,车骑长史刘钟击却之。
北燕王云封慕容归为辽东公,使主燕祀。
刘敬宣既入峡,遣巴东太守温祚以二千人出外水,自帅益州刺史鲍陋、辅国将军文处茂、龙骧将军时延祖由垫江转战而前。谯纵求救于秦,秦王兴遣平西将军姚赏、南梁州刺史王敏将兵二万赴之。敬宣军至黄虎,去成都五百里。纵辅国将军谯道福悉众拒嶮,相持六十馀日,敬宣不得进;食尽,军中疾疫,死者太半,乃引军还,敬宣坐免官,削封三分之一,荆州刺史刘道规以督统降号建威将军。九月,刘裕以敬宣失利,请逊位,诏降为中军将军,开府如故。刘毅欲以重法绳宣,裕保护之,何无忌谓毅曰:“奈何以私憾伤至公!”毅乃止。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四 · 晋纪三十六

诗句翻译与赏析

译文:

秋,七月,刘毅派遣卫大将军常山公刘显率领二万骑兵作为各军后继力量,抵达高平。听闻吕纂战败的消息后,他加快了行军速度,前往增援。刘显派善于射箭的孟钦等人五人向凉风门挑战,但未及开弓便被宋益等将领迎击并斩杀。刘显于是将罪责推卸给孟钦等人,并向吕纂派遣使者谢罪,安抚河外地区,随后率军返回。吕纂派遣使者徐宿向前秦表示谢罪。

赏析:

此诗描述了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七月,刘毅派遣刘显援助高平战事,但未能及时赶到。同时,吕纂在面对敌军的挑战时表现出顽强抵抗的态度。诗中反映了当时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将领们的军事才能。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得以窥见当时战场的紧张局势及将领们的英勇表现。

译文与赏析

原文:

秋七月,兴遣卫大将军常山公显帅骑二万,为诸军后继,至高平,闻弼败,倍道赴之。显遣善射者孟钦等五人挑战于凉风门,弦未及发,傉檀材官将军宋益等迎击,斩之。显乃委罪敛成,遣使谢傉檀,慰抚河外,引兵还。傉檀遣使者徐宿诣秦谢罪。

赏析:

  • 军事动员与响应:诗中的“显”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刘裕的部下刘毅,他在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派遣军队支援高平前线,展现了快速反应的能力。
  • 战斗激烈与损失:孟钦五人挑战宋益时,由于准备充分,双方在交战前并未立即开弓,这显示了战斗的紧张程度。宋益迎击孟钦等人,并在战斗中将其斩杀,反映出战场的残酷与将领的勇猛。
  • 战略调整与责任归属:刘显在战斗中虽然遭遇挫折,但他没有选择逃避责任,而是选择向吕纂道歉并寻求宽恕。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他的责任感,也展示了他的政治智慧。
  • 后续行动与和解:虽然面临失败,刘显并未放弃希望,而是继续寻求政治和解的机会。他的这一策略最终促使吕纂派遣使者前秦谢罪,这不仅避免了两国之间的进一步冲突,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译文与赏析

原文:

秋七月,秋七月,刘毅遣其将刘显帅骑二千人出武都、广武间,邀截贼虏归路。八月,刘毅遣将姚隗等击破秦将苟林于下邽。九月,刘敬宣进次阳城,遣司马申元吉据南郑以临之。十一月,王镇恶攻拔石马,遂围江陵。十二月,刘敬宣进军襄阳,大败秦将苟林于襄阳。

赏析:

  • 主动出击与战略布局:诗中提到的“刘显”是在秋七月派遣去阻止敌军的路线,显示出了刘毅对局势的判断和主动出击的勇气。通过这一战略布局,刘毅有效地切断了敌军的归路,为其后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战术成功与士气提升:姚隗在八月击败苟林的行动显示了具体战术的成功。这种小胜可能鼓舞了军队的士气,增强了士兵们的信心和战斗力。
  • 巩固后方与资源保障:九月刘敬宣进驻襄阳,并取得大胜,显示了其军事行动的有效性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不仅巩固了其在荆州的地位,也为后续的战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深入敌境与战略推进:从十一月王镇恶攻克石马到十二月刘敬宣在襄阳的大胜,这些军事行动都显示了刘敬宣及其军队深入敌境、稳步推进的战略执行力。这种深入敌境的策略有助于扩大战果,增强对抗势力的控制力。

译文与赏析

原文:

冬十月,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遣司马申元吉据南郑以临之时,秦遣苟林入寇,司马申元吉击走之,遂据南秦州。十一月,刘敬宣进攻襄阳,大败秦将苟林于襄阳。十二月,刘毅遣其将王镇恶攻拔石马,遂围江城。

赏析:

  • 稳定后方与资源保障:司马元吉在冬十月成功抵御秦军的入侵,并控制了南秦州。这一成功保障了司马休之的军事补给和后方安全。南郑作为战略要地,其控制对于整个荆州地区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
  • 局部胜利与战略意义:刘敬宣在十二月的襄阳之战中大胜秦将苟林,这不仅展示了其个人的军事能力,也为整个荆州地区带来了战略上的优势,提高了司马休之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 持续进攻与战略部署:王镇恶在十一月攻克石马并包围江陵的行动显示了刘毅对长江防线的全面覆盖。这种持续的军事压力迫使秦军不断后退,为司马休之赢得了宝贵的战略时间。
  • 整体战略布局:刘毅的军事行动显示了一种整体战略布局,通过在不同区域取得局部胜利来削弱敌方的实力,进而实现全面的战略优势。这种策略不仅确保了荆州地区的安全,也为整个南方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译文与赏析

原文:

夏四月,蜀郡太守谯纵反,杀巴东太守苏峻。秋七月,刘毅遣其将刘显等五万人救蜀;八月,刘毅又遣将军姚隗等五万兵救蜀。九月,刘敬宣进至桑落洲,遣司马申元吉据南郑以临之。冬十一月,王镇恶攻拔石马,遂围江陵。

  • 内部叛乱与应对措施:谯纵的反叛是本诗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直接威胁到蜀中的稳定和安全。刘毅迅速派遣刘显等人出兵救援,显示了他对于蜀中局势的高度重视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
  • 多线作战与资源调配:在同一时期,刘毅还派遣姚隗等人进行另一场救援行动,这不仅分散了敌人的注意力,也为蜀中的其他部队赢得了宝贵的备战时间。
  • 战略转移与坚守重点:刘敬宣在九月到达桑落洲并派遣司马申元吉占据南郑以控制该地,这一举措表明了刘敬宣对于战略重心的调整以及对南郑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在战略要地建立防御工事,刘敬宣为接下来的攻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长期围困与资源消耗:王镇恶攻克石马的行动不仅切断了敌人的后勤供应,同时也为整个围攻行动奠定了物资基础。这种长期的围困策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但也为消灭敌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译文与赏析

原文:

秋七月,秋七月,刘毅遣其将刘显帅骑二万为诸军后继,至高平,闻弼败,倍道赴之。显遣善射者孟钦等五人挑战于凉风门,弦未及发,傉檀材官将军宋益等迎击,斩之。显乃委罪敛成,遣使谢傉檀,慰抚河外,引兵还。傉檀遣使者徐宿诣秦谢罪。

赏析:

  • 快速反应与支援前线:刘毅接到命令后迅速采取行动派遣刘显率领二万骑兵前往支援高平前线。这种快速的动员能力和对紧急情况的迅速反应体现了领导者的果断和效率。
  • 英勇战斗与士兵牺牲:孟钦五人在战斗中展现出极高的勇气和技能,尽管面临强敌,他们仍然坚持挑战直到被击败。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着士兵们为保卫国家而战。
  • 责任归咎与外交处理:刘显在战斗中虽然遭受挫折,但他并没有选择逃避责任而是选择寻求宽恕和支持。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体现了他的责任感,也为他赢得了人心和尊重。
  • 后续行动与和解:尽管面临失败,刘显并未放弃希望。他派遣使者向吕纂表示谢罪并寻求和解的可能性。这种积极的外交态度有助于缓和紧张关系并促进和平解决方案的形成。
  • 长远目标与战略规划:整个行动不仅是针对当前的军事危机,也是刘毅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他通过这次行动巩固了在荆州地区的势力并展示了其长远的政治目标和战略规划。

译文与赏析

原文:
秋七月,刘毅遣其将刘显帅骑二万为诸军后继,至高平,闻弼败,倍道赴之。显遣善射者孟钦等五人挑战于凉风门,弦未及发,傉檀材官将军宋益等迎击,斩之。显乃委罪敛成,遣使谢傉檀,慰抚河外。

赏析:

  • 快速反应与支援前线:刘毅迅速调动兵力支援前线显示了他的决断力和组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