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义恭素畏戴法兴、巢尚之等,虽受遗辅政,而此身避事,由师伯不从。是政归近习。法兴等专制朝权,威德近远,诏敕皆出其手;尚书事无大小,咸取决焉,义恭与颜师伯但守空名而已。
蔡兴宗自以职管铨衡,每至上朝,辄为义恭陈登贤进士之意,又箴规得失,博论朝政。义恭性恇挠,阿顺法兴,恒虑失旨,闻兴宗言,辄战惧无答,兴宗每奏选事,法兴、尚之等辄点定国回换,仅有在者。兴宗于朝堂谓义恭、师伯曰:“主上谅暗,不亲万机;而选举密事,多被删改,复非公笔,亦不知是何天子意!”数与义恭等争选事,往复论执。义恭、法兴皆恶之。左迁兴宗新昌太守;既而以其人望,复留之建康。
丙辰,追立何妃曰献皇后。
乙丑,新安王子鸾解领司徒。戴法兴等恶王玄谟刚严,八月,丁卯,以玄谟为南徐州刺史。
诗句:太宰义恭素畏戴法兴、巢尚之等,虽受遗辅政,而此身避事,由师伯不从。是政归近习。法兴等专制朝权,威德近远,诏敕皆出其手;尚书事无大小,咸取决焉,义恭与颜师伯但守空名而已。
译文:太宰义恭一直害怕戴法兴、巢尚之等人的权势,虽然接受了遗命辅政,但还是避开了政务,这是因为他师伯(师伯可能是指师伯刘)不听从他的意见。因此,政事都归近臣掌管,戴法兴等专制朝权,他们的权威在远近都很有影响,所有的诏令都出自于他们手中;尚书省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被他们决定。义恭和颜师伯只是虚名。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宋孝武帝时期的政治局势,反映了当时朝廷中权力斗争的激烈。诗中的“太宰义恭”、“戴法兴”、“巢尚之”等人物都是当时的重要政治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中所描绘的政局混乱,权力争斗的局面,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而诗中的蔡兴宗,则是一个敢于直谏、敢于挑战权势的人物,他的言行举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