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以尚书仆射王僧虔为左仆射,新除中书令王延之为右仆射,度支尚书张岱为吏部尚书,吏部尚书王奂为丹阳尹。延之,裕之孙也。
刘秉弟遐为吴郡太守。司徒右长史张瑰,永之子也,遭父丧在吴,家素豪盛,萧道成使瑰伺间取遐。会遐召瑰诣府,瑰帅部曲十馀人直入斋中,执遐,斩之,郡中莫敢动。道成闻之,以告瑰从父领军冲,冲曰:“瑰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道成即以瑰为吴郡太守。
道成移屯阅武堂,犹以重兵付黄回使西上,而配以腹心。回素与王宜兴不协,恐宜兴反告其谋,闰月,辛巳,因事收宜兴,斩之。诸将皆言回握强兵必反,宁朔将军桓康请独往刺之,道成曰:“卿等何疑!彼无能为也。”
沈攸之遣中兵参军孙同等五将以三万人为前驱,司马刘攘兵等五将以二万人次之;又遣中兵参军王灵秀等四将分兵出夏口,据鲁山。癸巳,攸之至夏口,自恃兵强,有骄色。以郢城弱小,不足攻,云“欲问讯安西”,暂泊黄金浦,遣人告柳世隆曰:“被太后令,当暂还都。卿既相与奉国,想得此意。”世隆曰:“东下之师,久承声问。郢城小镇,自守而已。”宗俨之劝攸之攻郢城;臧寅以为:“郢城兵虽少而地险,攻守势异,非旬日可拔。若不时举,挫锐损威,今顺流长驱,计日可捷。既倾根本,则郢城岂能自固!”攸之从其计,欲留偏师守郢城,自将大众东下。乙未,将发,柳世隆遣人于西渚挑战,前军中兵参军焦度于城楼上肆言骂攸之,且秽辱之。攸之怒,改计攻城,令诸军登岸烧郭邑,筑长围,昼夜攻战。世董随宜拒应,攸之不能克。

诗句一:

资治通鉴 · 卷一百三十四 · 宋纪十六

译文一:
乙亥,任命尚书仆射王僧虔为左仆射。

诗句二:
新除中书令王延之为右仆射,度支尚书张岱为吏部尚书,吏部尚书王奂为丹阳尹。

译文二:
新任命的中书令王延之担任右仆射,度支尚书张岱担任吏部尚书,吏部尚书王奂为丹阳尹。

诗句三:
司徒右长史张瑰,永之子也,遭父丧在吴,家素豪盛。

译文三:
司徒右长史张瑰是张永的儿子,他遭遇父亲丧事在吴郡,他家一向富庶。

诗句四:
萧道成使瑰伺间取遐。会遐召瑰诣府,瑰帅部曲十馀人直入斋中,执遐,斩之,郡中莫敢动。

译文四:
萧道成派张瑰寻找机会除掉王遐。恰好王遐召见张瑰到自己的府中,张瑰率领他的部下十余人直接进入了斋堂,抓住了王遐,将他斩首,全郡的人不敢有所行动。

诗句五:
道成闻之,以告瑰从父领军冲,冲曰:“瑰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道成即以瑰为吴郡太守。

译文五:
萧道成知道了这件事,把消息告诉张瑰的叔叔领军冲。冲说:“张瑰用全部家当赌一局就能赢,手到擒来。”于是萧道成让张瑰担任吴郡太守。

诗句六:
道成移屯阅武堂,犹以重兵付黄回使西上,而配以腹心。

译文六:
萧道成转移军队驻扎在阅武堂,仍然让黄回统领一支强大的军队前往西边,并且让他作为心腹。

诗句七:
回素与王宜兴不协,恐宜兴反告其谋,闰月,辛巳,因事收宜兴,斩之。

译文七:
黄回和王宜兴关系不好,担心王宜兴会泄露他们的计划,闰月,辛巳,因此抓住王宜兴进行调查,将王宜兴斩首。

诗句八:
诸将皆言回握强兵必反,宁朔将军桓康请独往刺之,道成曰:“卿等何疑!彼无能为也。”

译文八:
将领们都认为黄回掌握强大的军队一定会反叛,宁朔将军桓康请求单独前往刺杀他,萧道成说:“你们有什么可怀疑的?他没有什么能力了。”

诗句九:
沈攸之遣中兵参军孙同等五将以三万人为前驱,司马刘攘兵等五将以二万人次之;又遣中兵参军王灵秀等四将分兵出夏口,据鲁山。

译文九:
沈攸之派遣中兵参军孙同等五位将领带领三万士兵作为前锋,司马刘攘兵等五位将领带领两万士兵跟随其后;同时派遣中兵参军王灵秀等四位将领分别率领部队开往夏口,占据鲁山。

诗句十:
癸巳,攸之至夏口,自恃兵强,有骄色。以郢城弱小,不足攻,云“欲问讯安西”,暂泊黄金浦,遣人告柳世隆曰:“被太后令,当暂还都。卿既相与奉国,想得此意。”世隆曰:“东下之师,久承声问。郢城小镇,自守而已。”宗俨之劝攸之攻郢城;臧寅以为:“郢城兵虽少而地险,攻守势异,非旬日可拔。若不时举,挫锐损威,今顺流长驱,计日可捷。既倾根本,则郢城岂能自固!”攸之从其计,欲留偏师守郢城,自将大众东下。

译文十:
癸巳,沈攸之抵达夏口,自恃兵力强大,态度傲慢。他认为郢城地势低弱,不值得攻打,声称要去问候宣武帝,暂时停靠在黄金浦,派人通知柳世隆:“受太后的命令,我打算暂时回到都城。你既然和我一起为国家效力,想必能理解这个意思。”柳世隆说:“来自东方的军队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消息了。郢城只是一个小城镇,只能自我防御。”宗俨之劝说沈攸之攻打郢城;臧寅认为:“虽然郢城的兵力较少但地势险要,攻击和防守的形势不同,不是十天就可以攻克。如果不按时发起进攻,就会挫伤锐气削弱威信,现在顺流前进,预计可以迅速取得胜利。既然破坏了根本,那么郢城怎么能自我固守呢?”沈攸之听从了他的建议,打算留下一支偏师守卫郢城,自己率领大军向东进发。

诗句十一:
乙未,将发,柳世隆遣人于西渚挑战,前军中兵参军焦度于城楼上肆言骂攸之,且秽辱之。攸之怒,改计攻城,令诸军登岸烧郭邑,筑长围,昼夜攻战。世董随宜拒应,攸之不能克。

译文十一:
乙未,出发前夕,柳世隆派人在西渚挑战,前军中兵参军焦度在城楼上大声辱骂沈攸之,并侮辱他。沈攸之愤怒,改变策略攻城,命令各军登上城墙烧毁敌军的营邑,修筑长围,白天黑夜进行进攻和战斗。世董根据情况应对敌人,沈攸之没能取胜。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沈攸之在军事上的决策和行动的过程。诗中通过描述沈攸之的行动、萧道成的回应以及将领们的反应等方面展示了当时军事对抗的复杂性和紧张性。同时,诗中也通过描写沈攸之的态度变化和萧道成的对策来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