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母沈氏,吴兴人也;安禄山之陷长安也,掠送洛阳宫。上克洛阳,见之,未及迎归长安;会史思明再陷洛阳,遂失所在。上即位,遣使散求之,不获。己亥,寿州崇善寺尼广澄诈称太子母,按验,乃故少阳院乳母也,鞭杀之。
九月,庚寅朔,置百高座于资圣、西明两寺,讲仁王经,内出经二宝舆,以人为菩萨、鬼神之状,导以音乐卤簿,百官迎于光顺门外,从至寺。
仆固怀恩诱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数十万众俱入寇,令吐蕃大将尚结悉赞磨、马重英等自北道趣奉天,党项帅任敷、郑庭、郝德等自东道趣同州,吐谷浑、奴剌之众自西道趣盩厔,回纥继吐蕃之后,怀恩又以朔方兵继之。
郭子仪使行军司马赵复入奏曰:“虏皆骑兵,其来如飞,不可易也。请使诸道节度使凤翔李抱玉、滑濮李光庭、邠宁白孝德、镇西马璘、河南郝庭玉、淮西李忠臣各出兵以扼其冲要。”上从之。诸道多不时出兵;李忠臣方与诸将击球,得诏,亟命治行。诸将及监军皆曰:“师行必择日。”忠臣怒曰:“父母有急,岂可择日而后救邪!”即日勒兵就道。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二十三 · 唐纪三十九
诗句:
太子母沈氏,吴兴人也;安禄山之陷长安也,掠送洛阳宫。上克洛阳,见之,未及迎归长安;会史思明再陷洛阳,遂失所在。上即位,遣使散求之,不获。己亥,寿州崇善寺尼广澄诈称太子母,按验,乃故少阳院乳母也,鞭杀之。
- 注释:
- 太子母沈氏 - 太子的母亲,沈氏,来自吴兴地区。
- 安禄山之陷长安也 - 指安禄山攻陷了唐朝的首都长安。
- 掠送洛阳宫 - 安禄山攻陷长安后,将太子的母亲掠走并送往洛阳的皇宫。
- 上克洛阳 - 唐玄宗(李隆基)攻克洛阳。
- 见之 - 见到了太子的母亲。
- 未及迎归长安 - 未能及时将她带回长安。
- 会史思明再陷洛阳 - 这时史思明再次攻陷了洛阳。
- 遂失所在 - 于是她的下落不明。
- 上即位,遣使散求之 - 唐玄宗登基后,派遣使者四处寻找她。
- 己亥 - 日期。
- 寿州崇善寺尼广澄 - 在寿州的崇善寺担任尼姑。
- 诈称太子母 - 假装是太子的母亲。
- 按验,乃故少阳院乳母也 - 根据查验,她实际上是一个旧的少阳宫的奶妈。
- 鞭杀之 - 将其鞭打并杀死。
译文:
太子的母亲沈氏,原籍吴兴人,被安禄山攻占长安时被掠走送到洛阳宫。唐玄宗在攻克洛阳后见到她,但还没来得及把她带回到长安,此时史思明又攻陷了洛阳城,因此她的下落就再也找不到了。唐玄宗登基后,派遣使者四处搜寻,但未能找到她。九月,庚寅初一,在资圣寺和西明寺分别设置了一百个高座,进行讲经活动,内中取出了二件珍贵的宝舆,用人来装扮菩萨和鬼神的形象,辅以音乐和仪仗队,百官在光顺门外迎接,然后一同前往两寺听经。
仆固怀恩引诱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等数十万众一同入侵,命令吐蕃大将尚结悉赞磨、马重英等人从北道直奔奉天,党项帅任敷、郑庭、郝德等人从东道奔赴同州,吐谷浑、奴剌之众从西道奔赴盩厔,回纥跟随吐蕃之后,仆固怀恩又让朔方兵跟随其后。
郭子仪派行军司马赵复入宫奏报说:“这些敌人都是骑兵,他们的来势如同飞驰的箭一般,不可轻视。请各道节度使凤翔李抱玉、滑濮李光庭、邠宁白孝德、镇西马璘、河南郝庭玉、淮西李忠臣各自出兵扼守要冲。”唐玄宗听从了他的建议。但由于多处节度使没有及时出兵,而李忠臣正在与将领们打球,得报后立即命令整装出发。诸将以及监军都表示:“军队行进一定要选择吉日。”李忠臣发怒说:“父母有急难,怎么能选择吉日后才去救援呢!”随即便率军出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安禄山之乱期间,太子的母亲沈氏因战乱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沈氏原本是吴兴人,在安禄山攻占长安期间被掳掠至洛阳宫。后来,由于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阳,她失去了踪迹。直到唐玄宗即位后,才派出使节四处寻访这位母亲,可惜最终未能得到消息。诗中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对亲情的渴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描绘李忠臣的迅速反应和行动,展现了唐代军队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的迅速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