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在华州,硃全忠屡表请上迁都洛阳,上虽不许,全忠常令东都留守佑国军节度使张全义缮修宫室。全忠之克邠州也,质静难军节度使杨崇本妻子于河中。崇本妻美,全忠私焉,既而归之。崇本怒,使谓李茂贞曰:“唐室将灭,父何忍坐视之乎!”遂相与连兵侵逼京畿,复姓名为李继徽。己酉,全忠引兵屯河中。丁巳,上御延喜楼,硃全忠遣牙将寇彦卿奉表,称邠、歧兵逼畿甸,请上迁都洛阳。及下楼,裴枢已得全忠移书,促百官东行。戊午,驱徙士民,号哭满路,骂曰:“贼臣崔胤召硃温来倾覆社稷,使我曹流离至此!”老幼繦属,月馀不绝。壬戌,车驾发长安,全忠以其将张廷范为御营使,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全忠发河南、北诸镇丁匠数万,令张全义治东都宫室,江、浙、湖、岭诸镇附全忠者,皆输货财以助之。甲子,车驾至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复为汝主矣!”馆于兴德宫,谓侍臣曰:“鄙语云:‘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因泣下沾襟,左右莫能仰视,二月,乙亥,车驾至陕,以东都宫室未成,驻留于陕。丙子,全忠自河中来朝,上延全忠入寝室见何后,后泣曰:“自今大家夫妇委身全忠矣!”
以下是《资治通鉴》中相关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 诗句与译文:
- “初,上在华州”:起初,唐昭宗在华州。
- “朱全忠屡表请上迁都洛阳”:朱全忠多次上表请求唐昭宗迁都洛阳。
- “上虽不许,全忠常令东都留守佑国军节度使张全义缮修宫室”:唐昭宗虽然没有允许,但朱全忠总是让东都留守(张全义)修缮宫殿。
- “全忠之克州也,质静难军节度使杨崇本妻子于河中”:朱全忠攻克州之后,把静难军节度使杨崇本的妻子送到了河中。
- “崇本怒,使谓李茂贞曰”:杨崇本愤怒了,他派人对李茂贞说。
- “遂相与连兵侵逼京畿”:于是两人联合军队逼近京城地区。
- “复姓名为李继徽”:他们恢复李继徽的姓名。
- “己酉,全忠引兵屯河中”:己酉日,朱全忠带领部队驻扎在河中。
- “丁巳,上御延喜楼”:丁巳日,唐昭宗登上延喜楼。
- 关键词及注释:
- “华州”:今陕西省西安市,唐代时是唐朝的临时首都。
- “朱全忠”:即朱温,后梁开平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阀之一。
- “东都留守佑国军节度使张全义”:张全义是唐朝时期的一位地方官员,负责管理洛阳一带的军事和行政事务。
- “寇彦卿”:朱全忠派到唐昭宗身边的将领,他的任务是向唐昭宗报告情况并传达命令。
- “邠、歧兵逼畿甸”:指的是朱全忠的军队逼近京师长安附近的地区。
- “裴枢”:唐朝时期的大臣,可能是参与此次事件的人物之一。
- “比在凤翔府所除官”:指的是在凤翔府(今陕西凤翔)任职期间被任命的官职。
- 赏析:这段记载展示了朱全忠如何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体现了唐朝末年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的历史背景。此外,朱全忠的野心和权力欲望也是这段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