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兴闻蜀亡,方食,失匕箸,曰:“是老夫之过也。”梁震曰:“不足忧也。唐主得蜀益骄,亡无日矣,安知其不为吾福!”楚王殷闻蜀亡,上表称:“臣已营衡麓之间为菟裘之地,愿上印绶以保馀龄。”上优诏慰谕之。
平蜀之功,李绍琛为多,位在董璋上。而璋素与郭崇韬善,崇韬数召璋与议军事。绍琛心不平,谓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朴樕相从,反呫嗫于郭公之门,谋相倾害。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璋诉于崇韬。十二月,崇韬表璋为东川节度使,解其军职。绍琛愈怒,曰:“吾冒白刃,陵险阻,定两川,璋乃坐有之邪!”乃见崇韬言:“东川重地,任尚书有文武才。宜表为帅。”崇韬怒曰:“绍琛反邪,何敢违吾节度!”绍琛惧而退。
初,帝遣宦者李从袭等从魏王继岌伐蜀;继岌虽为都统,军中制置补署一出郭崇韬,崇韬终日决事,将吏宾客趋走盈庭,而都统府惟大将晨谒外,牙门索然,从袭等固耻之。及破蜀,蜀之贵臣大将争以宝货、妓乐遗崇韬及其子廷诲,魏王所得,不过匹马、束帛、唾壶、麈柄而已,从袭等益不平。

【诗句】: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七十四 · 后唐纪三

高季兴闻蜀亡,方食,失匕箸,曰:“是老夫之过也。”梁震曰:“不足忧也。唐主得蜀益骄,亡无日矣,安知其不为吾福!”楚王殷闻蜀亡,上表称:“臣已营衡麓之间为菟裘之地,愿上印绶以保馀龄。”上优诏慰谕之。

平蜀之功,李绍琛为多,位在董璋上。而璋素与郭崇韬善,崇韬数召璋与议军事。绍琛心不平,谓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朴樕相从,反呫嗫于郭公之门,谋相倾害。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璋诉于崇韬。十二月,崇韬表璋为东川节度使,解其军职。绍琛愈怒,曰:“吾冒白刃,陵险阻,定两川,璋乃坐有之邪!”乃见崇韬言:“东川重地,任尚书有文武才。宜表为帅。”崇韬怒曰:“绍琛反邪,何敢违吾节度!”绍琛惧而退。

【译文】:

高季兴听到蜀国灭亡的消息,正在吃饭,不小心把筷子掉落了。他感叹道:“这是老朽的过失啊。”梁震则安慰他说:“不必忧虑。唐朝主公得到蜀国,更加骄傲自大,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怎么能说这不是我们的幸福呢?”楚王殷得知蜀国灭亡的消息后,上表自称:“我已经在衡山和麓之间为自己准备了一片土地当作自己的封地,希望皇上能给我一个印信来保住我余下的寿命。”唐帝对此给予了优厚的回复和安慰。

在平定蜀国的功劳中,李绍琛居功至伟,地位在董璋之上。但董璋一向与郭崇韬关系亲密,多次被郭崇韬召集商讨军事。李绍琛心中不满,他对董璋说:“我有平定蜀国的巨大功劳,你们却如此谦让,反而去郭崇韬那裹献媚讨好,图谋互相倾轧伤害。身为将领,难道就不能依法斩杀你吗?”董璋将此事告诉郭崇韬。十二月,郭崇韬上表给唐帝,任命董璋为东川节度使,解除了他所有的军职。李绍琛更加愤怒,说:“我冒着生命危险攻下两川,董璋却坐着拥有这些功劳!”于是去见郭崇韬说:“东川是个重要的地方,应该由尚书您来担任主帅。”郭崇韬大怒说:“李绍琛这是造反啊,怎么敢违背我的命令呢!”李绍琛害怕而离开。

唐帝派遣宦官李从袭等人跟随魏王李继岌讨伐蜀国;虽然李继岌作为都统,军中的所有决定和安排都出自郭崇韬之手,郭崇韬整天都在处理军务,将吏宾客络绎不绝,只有大将早上前来拜见时,牙门才会热闹一些,其余时间都很冷清,李从袭等人一直为此感到耻辱。及至攻破蜀国之后,蜀国的一些权贵大将纷纷用珍宝财货、歌舞女乐赠送给郭崇韬及其子郭廷诲,而魏王所得的不过是一匹马、一束帛、一只唾壶、一把麈尾罢了。李从袭等人更加感到愤怒不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